臨危受命抗擊來犯之敵
梅列茨科夫回到大本營,詳細地向斯大林彙報了西北方麵軍的態勢以及自己最近時期的一些構想。斯大林說:“態勢穩定下來,這很好。我們想交給你一項新的重要任務。”
根據斯大林的指示,梅列茨科夫立即前往拉多加—奧涅加地峽的卡累利阿方麵軍第七集團軍。該集團軍經過戰鬥已向南退往斯維裏。梅列茨科夫的任務是,幫助它組織防禦,竭盡全力阻止德國人的盟友芬蘭人衝向沃爾霍夫與德軍會合。指揮第七集團軍的是戈列連科中將。
派梅列茨科夫前往該集團軍時,斯大林說:“去看看戈列連科那裏的情況。你了解這個集團軍和它的指揮員們,他們也了解你,去給他們出些主意。如果光出主意不行的話,我準許你自己指揮。我命令用一切辦法擋住芬蘭人!”
梅列茨科夫到達設在彼得羅紮沃茨克的集團軍司令部後,首先全麵了解情況。原來,戰爭爆發前,第七集團軍駐守在新國境線附近,即索爾塔瓦拉至吉莫累湖沿線。
7月10日,包括芬蘭兵團在內的所謂“卡累利阿集團軍”是在沿奧洛涅茨和彼得羅紮沃茨克兩個主要方向進攻蘇聯領土的。
這裏歸戈列連科指揮的有3個步兵師,而卡累利阿集團軍卻幾乎比他們多3倍。當第七集團軍開始緩緩向東南撤退時,西北方向總司令伏羅希洛夫曾派駐守在卡累利阿地峽上該集團軍西側的第二十三集團軍的一些部隊前往增援。第七集團軍對芬軍實施了數次反突擊,經過20天的戰鬥,擋住了芬蘭人的進攻。
第七集團軍新陣地的右翼,這時位於曼謝利克高地最南端的波羅索澤羅附近。集團軍的中央麵對夏莫澤羅湖,這是拉多加—奧涅加地峽上最大的一個盆地。左翼沿圖洛格斯河延伸至拉多加。因此,集團軍幾乎是嚴格沿著經線由南北方向配置的。
從戰略觀點看,集團軍的這種態勢不能說很好。因為,芬蘭人已經使其右翼逼近斯維裏河了,距河邊總共還有60公裏。當然,德國人距沃爾霍夫還很遠,誰也不會認為,列寧格勒很快就會陷入包圍中。但是再過兩個月,若希特勒的“北方”集團軍群開始執行具體作戰計劃時,這種態勢可能就會發生改變。
8月10日,芬軍重新在這裏發起了進攻,一直持續到9月。他們逐次增加兵力,一公裏一公裏地與第七集團軍展開爭奪。德軍開始對列寧格勒進攻後,芬軍也加強了攻擊力量,將第七集團軍部隊分割成三部分。
經過戰鬥,第七集團軍戰線的中央深深向東突出。該處的兵團分成兩個部分:掩護斯維裏河口的南集群和彼得羅紮沃茨克集群。第三部分是在芬軍向康多波加突破時,被其分割而與主力失去聯係的部隊。隨後,他們即撤往東南,並以“麥德韋日耶戈爾斯克集群”的番號留在該處。
由於沿奧涅加湖有120公裏長,距離遙遠,與韋德韋日耶戈爾斯克集群的通信聯絡比較困難,當時,蘇軍的無線電台很少,與其他兩個集群之間的通信聯絡時斷時續,因此芬蘭人已進入舍洛托澤羅地域的奧涅加湖沿岸。不久,彼得羅紮沃茨克集群即撤離,並向南變更了部署。當時的情況表明,應當沿斯維裏河組織堅固防禦,要立即采取行動。
9月24日,梅列茨科夫果斷地接過了第七集團軍的指揮權。戈列連科請求留下來當梅列茨科夫的副手。梅列茨科夫同意了。
梅列茨科夫立即著手完成主要任務——組織部隊有計劃地撤退。左翼部隊由奧洛涅茨撤至斯維裏斯特羅伊、洛傑伊諾那波利、斯維裏察一線。這一翼的拉多加湖方向,由霍羅什欣海軍少將的拉多加湖區艦隊加以保障。集團軍右翼的處境比較困難。左翼後撤的距離並不遠,而右翼就很遠了。新的防線定為由奧什塔至波德波羅日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