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意味著,蘇軍右翼必須後撤150公裏。在組織部隊後撤的同時,梅列茨科夫努力在斯維裏河建立一條防線,使之成為芬蘭卡累利阿集團軍不可逾越的屏障。
芬軍統帥曼納海姆為了使自己的計劃與德軍協調一致,給自己的軍隊規定的任務是,對第七集團軍實施兩次強大的突擊。其中的一次突擊,他打算指向西南,突破斯維裏河防線,在沃爾霍夫附近與德軍會合。另一次突擊則是指向東南,經別洛那湖地區,前出至沃洛格達。
為了實現這個目的,芬軍一開始在第七集團軍當麵集中了4個師和3個旅,後來又從卡累利阿地峽調來1個德國步兵師、4個芬蘭師和2個騎兵旅,計有9個師和5個旅。而梅列茨科夫當時則隻有4個步兵師、1個民兵師和由4個團編成的兩個支隊。芬軍在飛機方麵也比蘇軍占優勢。
梅列茨科夫和大本營約定,撤到奧涅加湖以北的軍隊集群將不再運到南岸,而在克尼亞澤夫少將的指揮下轉隸給卡累利阿方麵軍。當時擔任卡累利阿方麵軍司令員的是弗羅洛夫中將。
處在兩個湖泊之間的第七集團軍,斷絕了與卡累利阿方麵軍和列寧格勒方麵軍的聯係,隻能根據大本營的指示,獨立完成作戰任務。第七集團軍更名為獨立第七集團軍,直屬最高統帥。斯大林讚同梅列茨科夫的想法,即在斯維裏河上擋住芬軍。
事實上,梅列茨科夫變更部署和撤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9月25日,芬軍奪占了距彼得羅紮沃茨克不遠的波洛文納村,“奧洛涅茨”軍隊集群進駐於洛傑伊諾那波列附近,步兵第七師和兩個旅的獵騎兵“L”集群,經拉德瓦韋特卡沿鐵路從南麵向彼得羅紮沃茨克進攻。
9月底,芬軍的鉗形攻勢在彼得羅紮沃茨克附近合攏了。10月2日,彼得羅紮沃茨克城落入其手。這時,芬軍開始強渡斯維裏河。由於蘇軍右翼防線尚未構築完畢,蘇軍遂得以強渡成功,並在布拉耶夫斯基至彼德波羅日那地域奪占了登陸場。
隨後,雙方開始了持續3周的浴血戰鬥。這個階段,芬軍總共隻前進了8至15公裏。此後,雙方在這裏的戰線終於穩定下來,一直到1944年夏季,由梅列茨科夫指揮的卡累利阿方麵軍,才把芬蘭人趕出蘇聯國境線。
在奧涅加環湖運河防禦戰鬥中,奧涅加區艦隊給了梅列茨科夫的部隊很大的支援。它在靠近沃茲涅謝尼耶村的斯維裏河河源附近活動,他們用自己的艦炮火力狠狠打擊了企圖從南麵繞過奧涅加湖的敵人。
在蘇軍第二七二師撤離彼得羅紮沃茨克後,奧涅加區艦隊還將該師由綏薩爾後送到安全地帶。這個艦隊不僅保障了列寧格勒方麵軍第二十三集團軍和獨立第七集團軍的翼側,而且給列寧格勒保衛者供應了一切必需品。因為當時德軍已經將列寧格勒團團圍住,除了水路,蘇軍已經不能從陸上進入列寧格勒了。
蘇軍第七集團軍在拉多加—奧涅加地峽上進行了3個月的艱苦卓絕的戰鬥,遭受了重大損失。但芬軍傷亡更慘重,而且芬軍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計劃,並轉入長達兩年半的防禦。
關於9月底的情況,一名德國將軍蒂佩爾基希是這樣描述的:
德軍統帥部堅決請求芬蘭人,在斯維裏河地域對俄軍施加盡可能強大的壓力,以改善在拉多加湖以南地域進行激烈戰鬥的那個軍的態勢。但是芬蘭集團軍由於其北翼在彼得羅紮沃茨克遭到敵人的猛烈攻擊,無力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