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晚,希特勒離開柏林,在慕尼黑稍作停留以後,到達了元首東南大本營。這個大本營位於從維也納往南的鐵路線旁的隧道出口處,那裏修建了一個臨時火車站,設有非常好的通訊設備。希特勒整天就待在專列裏,觀察戰爭的進程。
南斯拉夫戰役結束得很快,貝爾格萊德被德意軍隊占領以後,南斯拉夫人民並沒有屈服,在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的領導下展開了對納粹占領軍的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
德軍在進攻南斯拉夫的同時也侵入了希臘,希軍主力戰敗投降,部分希軍隨同英國遠征軍由海上撤往克裏特島,完成了又一次“敦刻爾克式”的撤退。希臘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德軍坦克開進雅典,希臘國王流亡國外。
巴爾幹半島的最後一次大戰發生在離希臘大陸180千米的克裏特島。德國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群猛烈襲擊了克裏特島上的軍事設施。
接著德國傘兵部隊強行空降,創造了軍事史上以空運傘兵作戰的先例,德國傘兵雖損失慘重,但卻鞏固了著陸場。大批德軍在飛機的掩護下強行登陸,終於完全占領了克裏特島,巴爾幹半島的戰役到此結束。
希特勒沒等克裏特島拉開戰幕就返回了柏林。他在帝國首都隻待了兩天就赴慕尼黑,然後又到上薩爾茨山去了。
臨行前,他對德軍高級將領們說:“我要好好休息幾天,然後再精力充沛地返回柏林。”
5月11日上午,希特勒還沒起床,納粹黨第二號人物、元首代表魯道夫·赫斯的副官就敲響了山間別墅的門。
幾分鍾以後,希特勒來到客廳,赫斯的副官遞給他一封信。希特勒草草把信看過,然後問副官:“您是否知道信的內容?”
“是的。”副官回答。
希特勒聽了,臉色頓時陰沉起來,馬上叫人扣押這位副官,還下令拘捕赫斯的另一名副官,並把他們一塊送到集中營去。
隨即,他召集戈林、裏賓特洛甫和私人秘書馬丁·博爾曼開會。會上,他就像別墅剛剛落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樣,怒不可遏,在地板上來回走著,用指敲著自己的腦門,大聲嚷著:“他一定是神經錯亂,他一定是發瘋了,看看他信裏都寫了些什麼吧!”
原來,信是赫斯親筆寫給希特勒的,他本人已於昨夜單身駕駛一架梅塞德斯110型雙引擎飛機飛往英國,在蘇格蘭跳傘著陸後被英國人逮捕。
赫斯在關押地托人捎信給丘吉爾首相,說明他來英的目的是想由他代表德國與英國人締結一項和約,具體方針是:第一,他深信希特勒會打敗英國;第二,由於希特勒不想毀滅英國,所以他仍然願意與它達成一項和解方案;第三,條件是英國須允許德國在歐洲大陸自由行動,作為回報,德國將同意大英帝國保留對原殖民地的完整權力。不過,蘇聯並不包括在歐洲之內。
英國人當然不會理睬赫斯的建議,而是把他當做戰俘,他一直被監禁到戰爭結束並在後來的審判中被判刑。
赫斯出走一事在希特勒看來是不可饒恕的過失,但他唯一關心的是用什麼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以免使他過分難堪或損害他的威信。
納粹宣傳機構顯然不願意聲張這件事。
5月12日公布的一條消息說:“魯道夫·赫斯先生已於昨日飛抵英國,他留下的信件內容紊亂,這不幸地說明,他的精神病發作了,令人擔心的是,我黨赫斯同誌成了狂想症的犧牲品。”
英國人針對這條消息做出的反應是,特意報道了赫斯健康狀況極佳的消息,但也僅此而已。雙方都沒有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結果是,希特勒不得不解除了自己的副手和忠誠的追隨者赫斯的全部職務,空位由馬丁·博爾曼頂替。當希特勒一門心思撲在東方戰線、對付他所憎惡的蘇聯的時候,地中海的風暴並沒有真正平息,而是潛伏著更大的危機。
如果希特勒聽從海軍上將雷德爾的建議,首先降服地中海的風暴,在南方奪取徹底的勝利,並最終打敗英國之後,再圖東進,那麼從戰略上看,或許會對希特勒有利得多。
雷德爾的苦口婆心偶爾也對希特勒產生過一點影響,對蘇聯戰爭一年以後,當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突入埃及境內阿拉曼一線,離著名的亞曆山大港隻有65千米的時候,希特勒曾一度深受雷德爾“偉大計劃”的誘惑,讚成德軍應穿越中東同日本人在亞洲會師。
希特勒有一次對正在休病假的隆美爾說:“我打算給非洲以一切必要的支持。不要擔心,我們會拿下亞曆山大的。”
隆美爾望著對地中海和北非的興趣忽冷忽熱的元首,將信將疑地說:“但願如此,我尊敬的元首。”
希特勒果然沒有兌現他的諾言,為實現一舉擊敗蘇聯的夢想,他最終把在南方取得徹底勝利的機會讓給了英國人。相反,丘吉爾卻一刻也沒有忽視地中海區域的極端重要性,因為他認定,地中海戰役的成敗關係到誰能奪取整個戰爭的勝利。
這樣一來,即使隆美爾也無法擺脫失敗的命運了。
麵對德、意、日三個主要法西斯國家的結盟,美國總統羅斯福再也無法保持沉默,決心動員美國的民主力量,來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
1940年12月29日,羅斯福發表“爐邊談話”,含蓄地表示支持英國。從此,美國便成為英國最堅定的盟友,大批武器裝備和各類物資,通過大西洋的海上通道,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使英國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這也是英軍能在北非戰場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