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造就的狂人軍官
1884年12月30日,東條英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軍人家庭裏出生了。
他的父親東條英教早年畢業於陸軍教導團,是一位由下級軍官逐步晉升為大將的大軍閥。
東條英教作為日本陸軍建軍之父、來自德國的麥克爾將軍的得意門生,是當時陸軍部內屈指可數的戰術家。他所著的兵書《戰術麓之塵》甚至被稱為日本“陸軍之寶典”。
此外,東條英教在1877年曾參加過著名的“西南戰爭”,為明治天皇平定西鄉隆盛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中,他又作為大本營的高級參謀,輔佐日軍參謀總長川上操六,竭盡出謀劃策之能事。
日俄戰爭中又擔任野戰軍第三旅團旅團長,率軍征戰中國東北,為打敗俄國,擴張日本的勢力範圍立下“顯赫戰功”。
東條英機的母親德永千歲是九州小倉萬德寺住持的女兒,曾生有7男3女。她樸實而嚴謹的性格,也給東條英機以很大的影響。
東條英機排行第三,但由於兩個哥哥均早夭,就成了長子。東條英機自幼是個頑皮好動,經常玩得忘了吃飯的淘氣鬼。在他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時,進入了當地的四穀小學念書。
跨入校門的他玩性不改,總是把功課拋在腦後,與同學打打鬧鬧,他的性格倔強,從來不服輸,並以“打架大王”著稱。
個子不高的他在打架時既不怕人高馬大的高年級學生,也不怕對手人多勢眾,打輸時絕不求饒。因此,他的小學校長曾說:“東條英機在打架和不服輸這一點上,確實是全校的冠軍。”
為了培養兒子的武士道精神,東條英教專門請了一位名叫日比野雷風氏的武士,教東條英機習“神刀流劍舞”,這正適合東條英機的“口味”。
於是他專心習之,進步較快,並經常在公眾場合表演他的這出拿手戲,以此嘩眾取寵,滿足其虛榮心,借以宣揚“虎威”。同時,這也慢慢培養了東條英機“殺身成仁”的精神。
光陰荏苒,在軍閥父親的熏陶和影響下,“大和魂”在這個頑童身上紮了根,東條英機決心像他父親那樣,作一個橫行侵略,東征西殺,為天皇效忠的武士道軍官。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1899年9月,東條英機進入了東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從此邁出了他軍旅生涯的第一步,此時他才16歲。
東條英機穿上軍裝,最開始接受的“入學訓示”便是:刻苦訓練,嚴於律己,勇猛衝殺,視死如歸,為大日本帝國征戰建立功勳,效忠天皇。
可是,童年的荒廢,使東條英機除了打架厲害,其他都不算好。
一次,他與七八個同學打架,寡不敵眾,被打得狼狽不堪。這次挨打對東條英機來說算是“因禍得福”了,他幡然悔悟:“一個人力氣再大,也隻能對付少量敵人,要戰勝眾敵,還得靠學問。”
於是,他猛然在學習上用起功來。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他也不求助於人,總是獨來獨往,憑自己的力量單幹。這樣,升入二年級後,東條英機的學習成績好了起來。
在地方陸軍幼年學校的3年歲月裏,東條英機一直以那些為日本天皇東征西殺、橫行侵略的“榮立戰功”的武士道軍官為自己學習的楷模。
經過3年嚴格訓練之後,1902年9月,19歲的東條英機升入了陸軍中央學校。
1904年,震驚世界的日俄戰爭的戰火在中國的領土上燃燒。日本舉國動員,加緊擴軍備戰,東條英機躍躍欲試,趁機又進入了向往已久的日本士官學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