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學校是日本帝國主義培養反動高級軍官的搖籃,興起於明治維新時期。士官學校的《軍人訓誡》強調忠君思想為軍人精神之本。學校實行奴化教育,除了有關軍事課程以外,還竭力向學生灌輸軍國主義毒素,培養武士道精神。
甲午戰爭中,日軍在旅順製造的屠殺中國軍民的慘案,及日俄戰爭中乃木希典發明的“肉彈”戰術等,都是在野蠻的武士道精神培育下出現的。
與此同時,日本軍國主義政府還對國民強製進行軍國主義教育,企圖把全國變成一座大兵營,把國民都變成“肉彈”,送到戰爭的前沿。甚至規定,每個將士在戰場上臨死前都要高喊“天皇萬歲”。
隨之,以士官學校畢業生為骨幹的日本“皇軍”實力很快膨脹起來。東條英機恰逢其時,成了從士官學校培養出來的一株毒草,他的思想深處充滿了軍國主義的毒素。
他對明治天皇所封的“聖將”——乃木希典尤為崇拜,並決心成為乃木式的將軍,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建立“功勳”,並以此“光宗耀祖”,讓自己的“英名”永世傳頌。
東條英機所崇拜的乃木希典,原是日本陸軍第三軍司令官。日俄戰爭中,乃木一味蠻幹,置廣大士兵生命不顧,強迫實施“肉彈”攻擊,用鮮血和白骨為天皇製軍國主義鋪設了“勝利之道”,體現了明治天皇頒布的《軍人敕諭》中宣揚的武士道軍人不以生命為重的思想。
乃木踏著成千上萬士兵的屍體,爬上了大將的高位,更對天皇感恩戴德。當明治天皇死去時,乃木和他的妻子也一道剖腹殉死。這就是東條英機所崇拜的“聖將”,這就是他心目中的楷模!
東條英機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緊張的軍事、政治訓練,於1905年4月,從士官學校畢業了,畢業時被授予陸軍步兵少尉軍銜。
在離開士官學校以前,東條英機與全校300名學生在皇宮振天府前宣誓:“要為天皇而死,要作天皇陛下的禦盾,粉身碎骨心甘情願!”以此激發武士道精神。
此刻,那“望子成龍”的父親東條英教也異常激動,不斷為東條英機搖旗呐喊:為天皇效忠的時候到了!從此,東條英機結束了軍校生活,開始了法西斯軍官的新生涯。
東條英機從士官學校畢業時,日俄戰爭已到後期。但他仍作為少數幾個“幸運兒”分配到了前方,隻不過沒有親身參加戰鬥就隨軍“凱旋”了。
回國後,東條英機曾做過幾年下級軍官,後利用父親的關係進入陸軍大學學習,於1915年畢業。其間先後擔任過陸軍省副官、陸軍大學教官、陸軍省整備局動員課長。
同時,他也在尋找為天皇榮立戰功的機會。他和一些軍國主義者竭力鼓吹向中國東北出兵,進而征服中國大陸,作為向東亞、南亞等地侵略擴張的基地。他的軍國主義思想,是和當時日本政府的主張相一致的。
日俄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的勢力不斷擴張。按“大陸政策”的既定步驟,日本一方麵與東北軍閥張作霖進行政治交易;另一方麵又強迫當時賣國的袁世凱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得寸進尺,實現其滅亡全中國的野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法、德等西方列強積極參戰,改變了列強在中國及亞洲的力量對比。
東條英機緊步日本軍國主義“元老”們的後塵,叫嚷:“對日本來說,現在是天賜良機。”日本軍國主義於是趁西方列強應付大戰的時機,陰謀擴張其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推行“大陸政策”的狂妄野心,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