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魔鬼之師”橫掃歐洲戰場
德國攻打法國這個宿敵,是在“閃擊”波蘭取得重大勝利之後。
隆美爾作為一個傳統的步兵軍官,在陪伴希特勒巡視波蘭戰場期間,“對裝甲部隊在這次大戰中的作用和戰績,羨慕不已”。
陪同希特勒從波蘭返回德國後,隆美爾利用經常能見到元首的特殊條件,開始伸手向希特勒要官了,他要求能去指揮一個裝甲師。然而,當他的這個要求拿到陸軍總部討論時,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沒有同意。
勃勞希契認為可以讓隆美爾去指揮一個師,但這個師僅應限於步兵師,因為他是純粹的步兵出身。要知道當時德軍遠沒有全部機械化,為數不多的裝甲師被陸軍總部視為心肝寶貝,他們怎麼能讓從來沒有在裝甲部隊幹過的隆美爾去指揮這個技術複雜的兵種呢?
最後,還是在希特勒親自出麵幹預下,陸軍總部終於同意任命隆美爾為德軍第七裝甲師師長,並在進攻法國的戰役打響之前發布了這項任命。
盡管如此,陸軍總部還是舍不得把最好的裝甲師交給這位從未與坦克打過交道的將軍。第七裝甲師原為第二輕型裝甲師,是由騎兵部隊改編的。
在德軍入侵波蘭的戰爭中,第二輕型裝甲師隻裝備有90輛輕型坦克,而且多是德國吞並捷克時從捷軍那裏掠奪來的舊貨,其戰鬥力遠低於德軍中建立較早的六個標裝的裝甲師。
波蘭戰爭結束後,第二輕型裝甲師改編為第七裝甲師,改編後雖使坦克數量增加到兩百餘輛,但仍有近一半是捷克製造的輕型坦克,而且,“師裏的士兵大部分來自圖林根,那是德國的一個很少造就出有前途的軍人的州”。
隆美爾到任後幹勁兒十足,他心裏憋著一口氣,“要使這個最差勁的裝甲師變個樣子,讓陸軍總部的那些顯貴們瞧一瞧我的本事”。他一上任,就首先抓紀律和整頓作風。
為了整肅軍紀和殺雞儆猴,他撤銷了一個隻顧養尊處優的營長的職務,並讓這位軍官在90分鍾之內離開軍營。每天早晨6時,他還帶頭出操跑步,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
經過一番磨煉,“這群圖林根的小夥子,多數人改變了鬆鬆垮垮、吊兒郎當的習氣,懂得嚴謹和認真了”。
其次,他狠抓坦克兵的戰術訓練。雖然古德裏安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利用坦克進行突破的思想,德軍組建專門的裝甲師也已有五年的曆史,但卻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坦克兵戰術訓練教材。隆美爾一邊用古德裏安的一些現成的理論指導訓練和演習,一邊摸索新的東西。
至1940年5月對法國進攻開始時,在就任裝甲師師長僅三個多月的時間內,聰明和領悟能力極強的隆美爾,不僅在坦克作戰的理論和實踐方麵已成為內行,而且發展了某些獨特的作戰藝術。如把坦克部隊編成各種大小隊形,用快速的、熟練的無線電指揮和重炮轟擊的形式實施野戰等。
德軍陸軍總部這時才認識到隆美爾非等閑之輩,並欽佩他們的元首“慧眼”識人的本領。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起了自大戰爆發以來對西歐國家的首次大規模的進攻。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天剛破曉,盟軍的官兵還在酣睡中,成群的德軍轟炸機便呼嘯而過,對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瘋狂的轟炸。
同時在從北海到馬其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千米戰線上,德軍地麵部隊突破三個中立小國荷、比、盧的邊境,粗暴地違反了德國人曾經莊嚴地一再作出的保證。
與德軍對峙的法、英、荷、比等國的軍隊共有135個師,有著綿亙的防禦工事,坦克的數量也足以與德軍匹敵,可是他們並沒有像德軍一樣把坦克集中起來,更沒有料到德軍竟會集中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突破,因此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德軍裝甲部隊迅速突破阿登地區。
5月14日,德軍搶渡馬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