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畫雞蛋多煩啊,達·芬奇為什麼能夠堅持下去?為什麼沒有手的人,字卻寫得比很多有手的人要好?把一根鐵棒磨成繡花針,能做到嗎?如果成功是一座高樓大廈,那麼勤奮就是通往大廈頂端的階梯。男孩們,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隻要沿著勤奮的階梯一步一步攀登,你們就會發現成功越來越近。

巴赫月夜抄樂譜

巴赫是18世紀德國的一名偉大的作曲家。早在他出生之前,他的家族在音樂界就已赫赫有名:祖父的兄弟中有兩位是傑出的作曲家;父親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手;叔伯兄弟姐妹中有幾位是頗受尊敬的音樂家。

巴赫從小就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七歲那年,他進入小學,參加了由學生組成的聖歌隊,在婚喪大事的儀式上唱宗教歌曲。九歲那年,巴赫的父母相繼去世。他跟著當管風琴師的哥哥來到奧爾得魯夫城,在那裏一邊上學,一邊學習音樂。巴赫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表現出了突出的音樂才能。

當時,印刷成冊的樂譜很少,也非常貴,一般人是買不起的。那些買不起樂譜的音樂家隻好自己用手抄寫樂譜。

一次,巴赫發現哥哥有一本很好的樂譜。那本樂譜包含了當時所有著名作曲家的音樂作品,是哥哥一個音符一個音符辛辛苦苦用手抄的,因此非常寶貴。巴赫一直渴望能夠學習其中的音樂,就想跟哥哥借來練習。但哥哥說他太小,還欣賞不了,因此沒有給他看。

巴赫知道,平時不用的時候,哥哥就把樂譜鎖在一個書櫃裏,前麵還加了一層鐵絲格柵。由於巴赫太想學習音樂了,沒別的辦法,他想到了“偷”樂譜。

在每一個有月亮的夜裏,巴赫總會踮著腳尖悄悄走近書櫃,設法把那本樂譜從鐵絲格柵裏小心翼翼地拿出來,然後伏在一塊石頭上,借著暗淡的月光抄寫其中的音樂作品。

巴赫抄了幾個月,眼睛累壞了,手也磨出了泡,才把這份並不是特別長的樂譜抄完。

一天,哥哥上班中途回來,聽見家中有人在彈奏他樂譜上的樂曲,感到十分奇怪。他走進家中,見巴赫正照著一本樂譜用他的管風琴彈奏,就問巴赫樂譜是哪裏來的。

巴赫告訴哥哥,樂譜是他夜晚在月光下抄寫的。哥哥一怒之下,一把抓過巴赫的樂譜,把它撕得粉碎。巴赫為此傷心地大哭了一場。

但憑借著對音樂的熱愛,巴赫此後一直努力學習音樂,創作音樂,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作曲家。

丟行李的孩子

物理學家李政道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人之一。

李政道小時候很愛讀書,整天手不釋卷,連上衛生間都帶著書,有時沒帶手紙,書卻從未忘帶。在關於他讀書的這些趣事中,“丟行李”是最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

一次,李政道坐火車去姑姑家。除了衣服等日常用品之外,他還帶了好幾本書。他想利用坐火車的時間好好兒看幾本書。

在座位上坐好後,李政道立刻打開書,沉浸到書中的世界。此時,他已經完全忘記了現實中的世界

一個小偷見他讀書那麼投入,就悄悄地偷走了他的行李。對此,李政道毫無察覺。直到火車到達目的地時,他才發覺行李不見了。

第二次坐火車去姑姑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叮囑李政道別再看書,一定要看好行李。李政道滿口答應:“我保證不看書了,絕不讓行李再次丟掉。”

可是到了火車上,幹坐著的李政道覺得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很可惜,不如利用這些時間來看書學點知識,於是他又情不自禁地掏出一本書來。他心想:“我看書時留神一些,不讓小偷把行李偷走不就成了嗎?”

可是,李政道讀書太專心了。開始的時候,他還能提醒自己過五六分鍾就看看行李,可到了後來,他的注意力全被手中的書牢牢吸引住了,哪裏還記得照看行李呢?

火車到站後,李政道發現行李架又空了,也不知道行李是在什麼時候被小偷偷走的,隻好空著手下了車,等著表哥來接他。在等表哥的時候,李政道居然又拿出書來繼續看,讓滿頭大汗趕來的表哥哭笑不得。

李政道就這樣抓緊時間讀書,看了一本又一本,最終學問大有長進。

1946年,二十歲的李政道到美國留學,當時他還沒有大學畢業,但經過嚴格的考試,竟然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了。三年後,他順利地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辨,被譽為“神童博士”。

畫雞蛋的孩子

達·芬奇是文藝複興時期意大利的偉大畫家,生於1452年。他所畫的《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作品已成為世界繪畫藝術的瑰寶。達·芬奇之所以能在繪畫方麵取得這樣高的成就,和他自幼刻苦練習是分不開的。

達·芬奇在很小的時候就顯露出了繪畫的天賦。一次,他畫了一個駭人的妖怪。畫完後,小達·芬奇把窗子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然後,他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父親走進房間時,一眼看到了這個麵目猙獰的妖怪,嚇得大叫起來。

通過這幅畫,父親看到了兒子的繪畫天賦。於是,他把達·芬奇帶到當時的名城佛羅倫薩,讓達·芬奇跟著著名的藝術家韋羅基奧學畫畫。

第一堂課開始了,韋羅基奧拿著一個雞蛋對達·芬奇說:“孩子,學繪畫要打好基礎,你今天就從畫這個雞蛋開始吧!”

“畫雞蛋還不容易嗎?”達·芬奇拿起筆,“刷刷刷”地畫了起來,一張、兩張、三張……第一天就在不斷地畫雞蛋中過去了。第二天,達·芬奇帶著期待的心情希望能夠有點兒新的內容。可是沒想到,老師還是拿著一個雞蛋走到他身邊,二話沒說就讓他畫這個雞蛋。第三天、第四天,他還是在不斷地畫雞蛋。這樣過了很多天,畫了不知多少雞蛋,達·芬奇再也忍耐不下去了。

一天早上,老師剛走過來,達·芬奇就站起來問道:“老師,您一直讓我畫雞蛋,什麼時候才算畫完呢?”

老師看出了達·芬奇不耐煩的心情,便耐心地對他說:“你不要認為畫雞蛋很簡單、很容易,要知道,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形狀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雞蛋,隻要變換一下角度來看它,也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讓你練習畫蛋,就是為了訓練你觀察物體形象的能力,讓你能夠更加得心應手地表現事物啊!”

達·芬奇聽了老師這一番話,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練習基本功的重要性。在勤學苦練中,他的藝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終,他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畫家。

孔子學琴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唱歌、作曲、鼓瑟、彈琴樣樣精通。

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拜魯國著名的琴師師襄子為師,學習彈琴。最初,師襄子教了孔子一支曲子。孔子認真地學習完,反複地練習起來。

轉眼十幾天過去了,這一天,師襄子踏著琴聲來到孔子窗前,見孔子正專心致誌地彈奏那支曲子,彈了一遍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就說:“這支曲子你已經練習十幾天了,現在也會彈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來,恭敬地回答:“先生,我覺得還不行。現在我隻是熟悉了這支曲子,還沒有掌握彈奏的技巧。”這樣,孔子又練習了一段時間。

很多天以後,師襄子看到孔子的指法更加熟練了,樂曲也彈奏得更加和諧悅耳了,就對孔子說:“你已經完全掌握技法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

孔子說:“我雖然掌握了這支曲子的彈奏技巧,但還沒有領會曲子所要表達的含義呢!”於是,孔子又練習了一段時間。

很多天後,師襄子又來聽孔子彈琴。一曲終了,師襄子已經完全被孔子那激情洋溢的彈奏所吸引。過了很久,他才深深吸一口氣說:“這支曲子真正的含義你已經理解了,可以學習新的曲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