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青衫濕·菩薩蠻(1 / 1)

菩薩蠻

新寒中酒敲窗雨。殘香細嫋秋情緒。

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

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青衫濕

最早讀到關於“青衫”的字句,是少年課本上的《琵琶行》。那時老師逐字逐句地解釋,雖然有剝皮拆骨之嫌,不過這種“淩遲處死”

的解法確實讓人記憶深刻。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句話,這樣直直地映入腦海。彼時課本有意忽略了白居易性格中追求逸樂,浮靡講究的士大夫一麵。他被打造成勞苦大眾的代言者、深具無產階級同情意識的好詩人。那時讀到《琵琶行》的最後兩句很是感動。覺得這男人十分有情,在座眾人都隻是看客,聽琵琶女一曲琵琶怨,隻有他是真心為琵琶女的身世傷心。

現在想起為當初的單純失笑。白居易四十四歲在長安任太子左讚善大夫,六月,首上疏請急捕刺殺宰相武元衡之賊,為執政所惡。八月,乃奏貶州刺史。中書舍人王涯複論不當治郡,追改江州司馬。元和十年秋夜潯陽江頭送客,遇見一琵琶女,作《琵琶行》。

按唐代官製,九品官服為青,州司馬為五品,服淺緋。怎麼算也輪不到他穿青衫。自言江州司馬,可知當晚他穿的是便裝,估計為了寫出來押韻叫“青衫”,卻因此騙了後世許多純情的人。

他白居易哪裏是為琵琶女的身世而傷心,當真是這樣尊重女性惜玉憐香,他也不用蓄家妓過百了。“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就算是換唱片吧。可他老人家沾沾自許、洋洋自得的樣子實在惹人煩。在對美色的追逐和喜新厭舊上,白居易先生絕對是那位被他拿來說事的琵琶女倒黴丈夫的前輩。他哭隻是因被長安舊倡女的際遇感觸,聯想到自身的遭遇。就像他自己說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其實他有什麼值得哭的?官場沉浮有什麼淪落可言?貶官之後是五品。王維四十五歲才七品,更別說其他倒黴蛋了。再說上頭你死我活,你跟著摻和,政治上押錯寶,貶官也是理所當然。我也質疑他在自序裏說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他是否真有那麼淡定怡然?

要知道文字最是遮羞布,文人的清高自詡向來作不得真,我倒是相信他後麵說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為長安故倡女感今傷昔而作,又聯係己身遷謫失路之懷。這才符合當時白居易的失意文人心態。

無論白居易當年聽曲時落淚的真心有幾,有一點確實不可否認,自他之後,青衫成為時髦的失意裝扮,青衫淚更是男兒淚的代稱。一個青衫磊落的男人肯為女人哭是難得的。他為你流下眼淚的同時也放低了自尊,臣服於他自己對你的感情。

容若雖然敏感卻不懦弱,他有堅持和原則,他不灑脫卻是個磊落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多愁善感一點,女人看了也是喜他深情,因為多情而多愁,不會覺得容若軟弱可欺。

此篇寫自他春日與伊人別後,秋日裏的苦苦相思。上闋前二句寫此時眼前情景,新寒冷雨敲窗時,說明時已淺秋,接下來二句轉寫自身的心理感受。“一痕”兩字準確,體現出容若工於字句的習慣。

下闋承上闋,續寫此際心緒無聊,謂自己坐臥不寧,百無聊賴。

結二句又轉寫回憶裏分別時的景象,亦景亦情地將無限惆悵盡化在桃紅柳綠間了。全詞翻轉跳宕,直中有曲,曲處能直,將相思之苦表現得至為深細。

這詞也是寫思念之苦。有“才道莫傷神。青衫濕一痕”之語,這兩句真切樸實,我極喜歡。與“為怕多情,不作憐花句”拒避無奈的心態相似。

秋雨敲窗,擁衾醉臥,其境如在眼前。容若自己就是傷情人,因此對傷情的心態有非常切身的體會,寫得神采飄搖,既真實又細膩。

想起與你在春天分手的情景,忍不住肝腸寸斷。韶光易過,卻為何我對你的思念卻依舊綿延如水,如一塊毫無裂痕的明鏡?已經學著對自己說,不要黯然神傷,試著放開懷抱,不要再一味留戀對你的追憶,豈料在不知不覺間又淚濕青衫。

“彈指”為佛家語,形容極短極快的時間。《僧祗律》雲:“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隻是有時候,時間快慢長短對某些暗自堅持的事並不具限製意義。我了解春光易逝,年華瓣瓣從指間飛落,我來不及挽回,也來不及改變。

那又怎樣呢,我依然看見你,與我在煙柳桃花深處的那場新別。

春光滿地,無處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