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剽悍的匈奴騎兵機動靈活、戰鬥力強及以掠奪為主要作戰目的,軍需全靠搶掠的特點,為使竄擾的敵騎兵徒勞無功,他命令堅壁清野,並示弱於敵,以麻痹強敵,伺機殲敵。
為此,嚴明軍紀:“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所以每當匈奴入侵邊境,烽火台一報警,李牧即下令士兵立即收拾物資退入城堡固守,從不出戰,使匈奴無從擄掠。
這樣過了幾年,李牧沒有人員傷亡,也沒有損失過物資。
然而,時間一長,匈奴兵將總以為李牧膽小怯戰,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趙國邊兵們也在下麵竊竊私議,以為李牧膽小怯戰,有的憤憤不平。
李牧一意堅守不主動出擊的消息傳到趙孝成王那裏,趙孝成王派使者責備李牧,要李牧出擊。李牧老謀深算,意欲放長線釣大魚,也不作解釋,我行我素,依然如故。
匈奴一來,即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匈奴往往滿懷企望而來,卻一無所獲而歸。
趙王聽說李牧仍然一味防守,認為他膽怯無能,滅了自己威風,很生氣,立即將李牧召回,派另外一員將領來替代。
新將領一到任,每逢匈奴入侵,即下令軍隊出戰,幾次都失利,人員傷亡很大,而且邊境不安,百姓沒有辦法耕種和放牧。
趙王隻得又派使臣去請李牧複職,李牧閉門不出,堅稱有病,不肯就任。
趙王不得已,隻得強令李牧出山。
李牧對趙王說:“您一定要用臣的話,臣還要和以前一樣。您答應這個條件,我就赴任。”
趙王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李牧又來到雁門,堅持按既定方針辦,下令堅守。幾年內匈奴多次入侵,都一無所獲,還是以為李牧膽小避戰。
其實,李牧早已經定下誘敵深入,設伏包殲的計謀,對種種屈辱罵名置之不理,而邊庭將士因為天天得到犒賞,卻沒有出力的機會,都希望能在戰場上效力。
李牧看條件成熟了,於是經過嚴格挑選戰車1300輛,又挑選出精壯的戰馬1.3萬匹,勇敢善戰的士兵5萬人,優秀射手10萬人。然後把挑選出來的車、馬、戰士統統嚴格編隊,進行多兵種聯合作戰演習訓練。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牧設法引誘匈奴入侵。
公元前244年的春天,李牧讓百姓漫山遍野去放牧牲畜。不久,情報員來報告:“有小股匈奴到了離邊境不遠的地方。”
李牧派了一支小部隊出戰,佯敗於匈奴兵,丟棄下幾千名百姓和牛羊作為誘餌讓匈奴俘虜去。
匈奴單於王聽到前方戰報,十分高興,因久無繳獲,於是率領大軍侵入趙境,準備大肆擄掠。
李牧從烽火台報警和情報員報告中了解了敵情,早在匈奴來路埋伏下奇兵。待匈奴大部隊一到,李牧為消耗敵軍,先采取守勢的協同作戰。
戰車陣從正麵迎戰,限製、阻礙和遲滯敵騎行動;步兵集團居中阻擊;弓弩兵輪番遠程射殺;騎兵及精銳步兵控製於軍陣側後。當匈奴軍衝擊受挫時,李牧乘勢將控製的機動精銳部隊由兩翼加入戰鬥,發動鉗形攻勢,包圍匈奴軍於戰場。
經過幾年養精蓄銳訓練有素的趙軍將士們,早已摩拳擦掌,個個生龍活虎,向敵人撲了過去。仿佛是一架運轉嚴整的機器,兩翼包抄的1.3萬名趙軍騎兵仿佛兩把鋒利砍刀,輕鬆地撕開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軍陣,在轉瞬間扼住10萬匈奴騎兵命運的咽喉。
一整天的會戰很快演變成一場對匈奴的追殲。10萬匈奴騎兵全軍覆沒,匈奴單於僅帶了少量親隨倉皇逃竄。
李牧大敗匈奴之後,又趁勝利之勢收拾了在趙北部的匈奴屬國,迫使單於向遙遠的北方逃去,進一步清除了北方的憂患。
在這次取得輝煌勝利的戰役之後,匈奴兵懾於趙軍之威,10多年內不敢入侵趙的邊境。李牧也因此成為繼廉頗、趙奢之後趙國的最重要的將領。
公元前246年以後,李牧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訂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逝世,趙悼襄王繼位。公元前244年,廉頗的大將軍一職被取代,廉頗一怒之下,帶領自己部下,投奔魏國去了。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李牧成為朝中重臣。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派秦軍入侵。秦軍兵分兩路攻趙,以一部兵力由鄴北上,準備渡漳水向邯鄲進迫,襲擾趙都邯鄲。秦王政親率主力由上黨出井陘,企圖將趙攔腰截斷,進到番吾。
因李牧率軍抗擊,邯鄲之南有漳水及趙長城為依托,秦軍難以迅速突破。
李牧遂決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部署司馬尚在邯鄲南據守長城一線,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程來犯的秦軍。
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軍猛攻,秦軍受阻大敗。李牧即回師邯鄲,與司馬尚合軍攻擊南路秦軍。秦南路軍知北路軍已被擊退後,料難獲勝,稍一接觸,即撤軍退走。
這次李牧擊退秦軍,是秦、趙兩國交戰中,趙國最後一次取得重大勝利。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尾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公元前229年,趙國由於連年戰爭,再加上北部地震,大麵積饑荒,國力已相當衰弱。秦王政乘機派大將王翦親自率主力進圍趙都邯鄲。趙悼襄王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全軍抵抗入侵秦軍。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軍在戰場上不能速勝,稟告秦王,再行反間故伎,派奸細入趙國都城邯鄲,用重金收買趙悼襄王的近臣,讓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什麼李牧、司馬尚勾結秦軍,準備背叛趙國。
昏聵的趙悼襄王一聽到這些謠言,不加調查證實,立即派人去取代李牧。
李牧為社稷軍民計,拒交兵權,繼續奮勇抵抗。趙悼襄王便暗中窺探,乘其不備之時,命人加以捕獲殘殺,並罷黜廢免了司馬尚。
3個月後,王翦大破趙軍,滅掉了趙國。
李牧這位縱橫沙場的名將,最終死在了他所誓死保衛的祖國君臣的手中。他的無辜被害,使後人無不扼腕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