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衝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隨後,他又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隻好假意稱是。
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敵情,韓信認為:趙軍已先占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於是,韓信派1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
趙軍見漢軍擺出隻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
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趙軍果然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井陘的河邊軍陣之中。
趙軍見狀,立刻傾巢而出,追逐韓信,爭奪漢軍丟下的旗鼓。韓信退入河邊陣地。
這時,韓信所派的2000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衝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2000麵漢軍的紅旗。
趙軍在河邊久戰韓信不勝,就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各個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命。趙軍主將斬殺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
這時,漢軍突然兩麵夾擊,大破趙軍,活捉了趙王歇。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無不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隨後,韓信又引兵東進擊齊。
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在曆下的軍隊,隨後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韓信襲破趙國的臨淄,項羽聞訊後,遣大將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20萬眾。有人建議龍且深溝高壘,以守為攻。
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
韓信連夜派人做了1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攻擊龍且的陣地。
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袋,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無法渡河。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
東岸的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便四處逃散。韓信趁機率軍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公元前203年,齊地全部平定。
韓信平定齊國之後,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劉邦見信後,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並征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人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結果被韓信謝絕。
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蒯通終於說得韓信心動,但韓信猶豫不決,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韓信最後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公元前202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同時約韓信從齊地南下合圍楚軍。
韓信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同時,又封彭越為梁王,並由韓信統一指揮,韓、彭遂率兵攻楚。
韓信從齊地南下,占領楚都彭城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也從梁地西進。與此同時,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至此,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麵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公元前202年12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和項羽的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
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
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中唱道:
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歌詞極具煽惑性,加之曲調幽咽,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10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
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劉邦對韓信的軍事才能心懷疑慮,生怕他造反,無人能敵。謀士陳平便給劉邦出主意,讓他假稱巡遊南方,然後借韓信朝見的時候誘捕他。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動身去南方巡遊。
劉邦來到韓信封地的邊境,派使者去讓韓信來接駕。韓信覺察了劉邦的意圖,但覺得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對不起劉邦的事,就坦然去見劉邦。
韓信剛到劉邦的住處,劉邦不容分說,就把他押了起來。劉邦把韓信押回了長安,但實在沒有找到他謀反的證據,沒有理由殺他,所以隻好削奪了他的王位,改封他為淮陰侯。
韓信知道劉邦想殺他,所以經常稱病而不去上朝。在被軟禁的時間裏,韓信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182卷,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同時還收集、補訂了軍中律法。著有兵法3篇,可惜已經散佚。
公元前196年寒冬正月,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鍾室裏斬殺了他。
韓信臨斬時說:“我當初沒聽蒯通的計謀,現在反被陷害,簡直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