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開國元勳淮陰侯韓信,死時年僅35歲。
漢之飛將軍李廣
李廣的祖先是秦王政時李信,曾率軍擊敗燕太子丹。李廣家族世代接受仆射這一官職。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讚賞。因善於用箭,殺死和俘虜了眾多敵人,升為漢中郎,以騎士侍衛皇帝。
李廣曾經多次跟隨漢文帝射獵。
有一次,漢文帝出去狩獵。突然,眼前跳出一隻斑斕猛虎。負責侍衛的李廣立刻跳出,與猛虎扭打在一起,最後,李廣以短劍將老虎刺死。
漢文帝慨歎道:“可惜呀,你生在太平時期。如果生在大漢初年的戰爭年代,以你的武功,做個萬戶侯也不在話下!”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升為武騎郎將。
當時,以被封為吳王的劉濞為中心的7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國家削減他們的權力,所以興兵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叛亂發生後,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
平定“七國之亂”後,李廣被調往上穀、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他在抗擊匈奴入侵的過程中,屢涉險境,戰果斐然。
有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漢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3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並把事件報告給李廣。
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手。”說完,他帶上100名騎兵前去追趕那幾個匈奴人。
那幾個匈奴人沒有馬,徒步前行。剛走了幾十千米,就被李廣追上了。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
李廣開弓引箭,射殺了其中的兩個,活捉了一個。李廣一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
李廣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占了一座高地。
李廣所帶的100名騎兵士慌忙欲逃。李廣大喝道:“我們遠離大軍數十裏,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
於是,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1千米處,他令士兵下馬解鞍。
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隻派—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
至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就引兵而去。
公元前128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穀。李廣任驍騎將軍,率1萬騎兵出雁門關。在作戰中,李廣因寡不敵眾而受傷。匈奴單於久仰李廣威名,命令手下生擒李廣。
匈奴騎兵抓住李廣後,把受傷的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在用繩子結成的網袋裏。走了5千多米路,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有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躍,跳上匈奴少年的戰馬,把少年推下馬,摘下他的弓箭,策馬揚鞭向南奔馳。
匈奴騎兵數百人緊緊追趕。李廣邊跑邊射殺追兵,終於逃脫,收集餘部回到了京師。
李廣展現出的驚人騎射技術,給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正是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的由來。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4000騎兵從右北平出塞出征匈奴。部隊前進了數百千米,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4萬名騎兵包圍。
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
李敢率幾十名騎兵,衝入敵陣,突破匈奴的重圍,抄出匈奴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
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
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麵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
此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嚇得麵無人色,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
第二天,他又和敵兵奮戰。這時,一支救兵趕到,解了匈奴之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漢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後來漢武帝終於任命其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
在發兵前,衛青得知單於的駐紮地後,決定親自率部隊襲擊單於,命前將軍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夾擊。東路道迂回且遠,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
李廣希望作為先鋒正麵對抗單於。可是漢武帝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出征時總是遇到各種狀況,就暗地裏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單於正麵對陣。
李廣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
但他的部隊因無向導或者向導死亡,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麵,耽誤了約定的軍期。
漠北之戰,衛青雖然有效擊殺匈奴,但單於逃走,衛青隻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衛青與李廣、趙食其會合。
會合後,由於要向武帝彙報此戰的經過,衛青派長史拿了幹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衛青回來後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於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
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他歎道:“我與匈奴交戰70餘次,如今幸隨大將軍深入漠北,而大將軍又令我率部迂回遠行,又迷失道路,這真是天意呀!”言畢,自負的李廣拔出佩劍引頸自刎。
李廣部下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李廣死訊以後,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無論老者青年,皆為之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