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無一敗績的衛青
衛青從小與母親在貴族人家做奴隸,獲救後任侍中、建章監和太中大夫。公元前129年,他被封為車騎將軍,開始了10年的戎馬生涯。
公元前128年,匈奴騎兵大舉南下。漢武帝派匈奴人敬畏的“飛將軍”李廣鎮守右北平,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於是,漢武帝又組織了一次塞前近距離出擊,共分4個方向,由衛青等4將統帥,各1萬騎。
在這次近距離出擊中,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他們襲擊了匈奴的聖地龍城,殲敵700餘人。而其餘3將,或無所得,或損失過半,老將李廣也戰敗被俘,途中搶馬馳回本軍。這一仗,充分顯示了衛青的將才,受封關內侯。
公元前127年,匈奴貴族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穀、漁陽。武帝決定發動河南戰役,並由衛青統一指揮。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
這次遠距離的敵側進軍,隨時有受到匈奴右賢王側擊的可能,所經大部分是從未到過的沙漠、草原,要從一側壓迫河南匈奴軍於河套而殲滅之,更需行動迅速,組織周詳。
所以,衛青對如何封鎖消息,秘密行動,捕捉匈奴暗哨巡騎,尋找可靠的向導,了解水草位置,以及解決大軍糧草供給等,都計劃得很周到。
了解了情況之後,衛青率領4萬大軍從雲中出發,采用迂回側擊的戰術,西進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占高闕,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於王庭的聯係。
然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好,倉皇率兵逃走。
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100多萬頭,完全控製了河套地區。
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設置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10萬人到那裏定居,還修複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
匈奴貴族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失去的地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打了回去。
公元前124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3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製,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10多萬人。
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三四百千米,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
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名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
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漢武帝接到戰報,喜出望外,派特使捧著印信,到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所有將領歸他指揮。漢武帝隨後又封賞了隨從衛青作戰的其他將領。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心在漠北與匈奴主力決戰。命衛青率4將軍共5萬餘騎出定襄與左賢王所部決戰,又命霍去病率5萬精騎,出代郡求單於主力決戰,另有步兵數十萬掩護輜重在後跟進。這次關鍵性的漠北決戰,衛青把沉著謹慎與大膽猛進和諧地結合起來,表現了很高的指揮藝術。
衛青大軍一出沙漠,就遇單於主力嚴陣以待。衛青沉著應戰,首先環車為營,自立於不敗之地。
假如匈奴發起衝擊,則漢軍可依托武剛車陣,發揮強弩的威力,先以防禦作戰消耗敵人,然後後發製人發動攻擊,這就大大削弱了匈奴以逸待勞的有利條件,奪得了戰場的主動權,正合乎孫子所說的:“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當大風驟起之時,對雙方造成的困難完全相同。取勝的因素主要看雙方指揮官的智勇和軍隊的素質。衛青搶占先機,立即縱大軍合圍單於主力,充分顯示了衛青的膽略。
匈奴主力陷入包圍,也不知漢軍有多少,戰鬥意誌已完全瓦解。漢軍訓練有素,賞罰嚴明,縱然在兩軍互不相見的情況下,衛青的號令仍能層層下達,堅決執行。
匈奴軍則素來善作鳥獸散,此時各級組織已失去指揮,各人自顧逃命,單於本人一走,勝敗之局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