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3 / 3)

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

712年,李隆基即皇帝位,這就是唐玄宗。唐玄宗在位的前半期,致力於文治武功。他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采取了一係列強有力的措施,所取得的成就赫然可紀。

唐玄宗親政時,吏治腐敗,官吏泛濫,中央政權的力量被削弱。因此,他開始大力整頓吏治。

唐玄宗注意任人唯賢和人才的培養。比如武則天和唐睿宗兩朝宰相姚崇、名宦之後宋璟、有遠見的政治家張九齡,先後成為他的宰相,這些人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不但注意任用賢相,還重視對地方官員素質的培養。他把新上任的縣令200多人召集到大殿,親自出題考試。將不及格者革職,讓他們重新學習。他還建立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製,對他們的工作定期進行考察。對於不正當謀官的現象,更是堅決杜絕。

唐玄宗除了整頓吏治,還注重發展社會經濟。在他即位之前,由於政府的勒索和大豪族的土地兼並,使均田農民的負擔越來越重,常常無力維持其自身的生存和簡單的再生產,從而出現了天下戶口逃亡過半的嚴重危機。

開元初期,黃河南北連年發生蝗災。蝗蟲飛來如雲遮日,所落之處莊稼都被吃光了。先朝也曾遇到蝗災,由於捕殺不力,往往造成赤地千裏,橫屍遍野的慘景,以致物價飛漲,政局動蕩。

姚崇對此十分關注,力主唐玄宗詔令郡縣及時捕殺,並由官府獎勵治蝗。結果蝗災被有效地製止了,盡管蝗災連年,災區也未發生大的饑荒,民心穩定。

唐玄宗在位時,邊區問題是異常複雜的。

他即位以前,邊防危機十分嚴重。西域的碎葉、庭州、北方的雲州以北以及遼西12州,都已被突厥、契丹奴隸主貴族占領,隴右及河北人民經常慘遭劫掠和屠殺。唐朝統一的局麵被破壞了。為徹底解決邊區問題,鞏固唐政權,維護統一,他采取了一係列措施。

首先對府兵製進行了改革,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府兵製在均田製崩潰的形勢下,農民不斷逃亡,兵源困難。府兵多不按時更換,教習廢弛,尚武風氣逐漸消失。士兵逃跑躲避,致使軍府空虛。

723年,唐玄宗采取大臣建議雇傭募兵,從關內招募軍士達12萬人,補充作為衛士,從而代替有唐以來的府兵輪番宿衛製度,各地民丁再無輪番戍邊之苦。這是當時軍製由兵募到雇傭的重大改革。

雇傭兵既可吸收社會上的失業人口,緩和社會矛盾,又可常駐各地,加強訓練,對改善軍隊的質量、提高戰鬥力有很大作用。

唐玄宗還通過各種措施整頓軍旅。他頒布《練兵詔》,令西北軍鎮增加兵員,加強軍事訓練,不得供其他役使。還派人去檢查執行的情況,代他處理有關事情。唐玄宗還注重馬政工作,使軍馬到725年增至43萬餘匹,牛羊數也相應增加了。為了解決軍糧問題,他又詔令擴大屯田區。這樣唐朝就是兵精糧足了。

經過以上準備後,唐軍出兵把淪陷的地方全部收複,維護了國家的統治地位,從而促進了對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開元年間,唐玄宗以文治武功,創成了比較清明的社會局麵,出現了“開元之治”的盛況。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逐漸使唐玄宗陶醉了,銳意進取的治國精神喪失殆盡。而在唐玄宗執政後期爆發的“安史之亂”,更是成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在逆境中,唐玄宗鬱鬱寡歡,連飯也吃不進了,弄得憔悴不堪。762年4月5日,玄宗去世於太極宮神龍殿。葬於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