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宋太祖趙匡胤仁政治國
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 父親先後為後唐、後晉和後漢的軍官。趙匡胤18歲時娶了妻子,20歲時,就毅然別離發妻,浪跡天涯去闖蕩世界。
950年,趙匡胤在闖蕩中來到河北鄴都,投靠在後漢樞密使郭威的手下,做了一名士兵。後來郭威起兵反漢,攻入開封,滅掉後漢,建立後周。趙匡胤在擁立郭威的鬧劇中展露身手,遂被提升為禁軍的一個小頭目。
時隔不久,北漢和契丹聯軍合力進攻後周,趙匡胤以高平之戰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周世宗的進一步賞識。戰後,他不但被破格提拔為殿前都虞侯,成為後周禁軍的高級將領,而且還被委以整頓禁軍的重任。
在這次整頓禁軍的過程中,趙匡胤開始在軍隊中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利用主持整頓的機會,將羅彥環、郭廷斌、田重進、潘美、米信、張瓊、王彥升等自己麾下的“心腹”之人,安排在殿前司諸軍任中基層將領。
同時,趙匡胤又以自己高級將領的身份,主動與其他中高級將領交結,並同其中的石守信、王審琦、韓重斌、李繼勳、劉慶義、劉守忠、劉廷讓、王政忠、楊光義結拜為兄弟,形成一個以趙匡胤為核心的勢力圈子。
959年,後周王朝政局動蕩,各地將領都暗自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防變故。趙匡胤立即率領禁軍出發,開到開封東北的陳橋驛,在那裏宿營。
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軍師趙普派人到軍中鼓動兵變,擁立趙匡胤當皇帝,帶著人向趙匡胤高呼“萬歲”。
960年,趙匡胤宣布定國號為“宋”。至此,趙匡胤成了宋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這就是後來所稱的宋太祖。
為了穩定京城,宋太祖對後周皇族采取了優撫政策,對後周舊臣全部錄用,官位依舊,甚至連宰相也仍由王溥、範質、魏仁浦三位舊相繼任。又成功地平息了後周的皇族的反抗。至此,宋王朝與後周舊臣之間的矛盾可以說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宋太祖深知,曆史上篡位弑主易如反掌,很可能威脅皇權。為了確保統治的穩固,宋太祖采取了更為積極的措施,巧妙地以“杯酒釋兵權”,使君臣之間的矛盾得到了較為合理的解決,上下相安無事。
隨後,宋太祖決定,禁軍中的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侍衛馬步軍正副都指揮使等職務不再設置了,隻剩下了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和殿前都指揮使這3個不能相互統屬的職務。
剛剛立國不久的宋王朝周圍,存在著幾個由外族所建立的敵對國家和許多由漢族所建立的割據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宋太祖製訂了“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後,開始了武力統一全國的進程。
963年,宋太祖任命慕容延釗出征荊湖。慕容延釗等依計而行,出兵湖南途中攻破江陵,高繼衝歸降。一個月後,湖南也被平定。
964年11月,宋太祖派大將王全斌、曹彬分兵兩路,僅用66天的時間就滅亡了後蜀,取得了46個州240個縣的廣大領土。
970年9月,宋太祖決定攻取南漢,繼續實施“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潘美等接到宋太祖滅亡南漢的命令後,馬上就攻陷了賀州,隨之攻克昭、桂、連、韶4個州,大敗南漢軍10餘萬於蓮花峰下。
至次年2月,即攻克廣州,南漢滅亡。宋王朝又取得了60個州214個縣的領土。
滅亡南漢之後,宋軍主力跨過長江天險,大敗南唐水陸兵10餘萬於秦淮,直逼金陵城下。與此同時,另一支宋軍率兵攻克了常州、江陰、潤州,形成了對金陵的外線包圍,金陵成了一座孤城。不久即攻入金陵,俘虜了南唐後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