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蕭何年輕時在秦時的沛縣做縣裏的獄吏。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尤其是和其中的秦泗水亭長劉邦,感情更不一般。
劉邦做沛縣亭長的時候,為縣裏押送一批農民去驪山修陵,結果途中大部分人都逃走了。劉邦自己度量,即使到了驪山也會按罪被殺。於是就躲了起來,藏到荒涼的芒碭山的深山老林中。
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舉起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此時做獄吏的蕭何與曹參、樊噲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蕭何設法讓樊噲去芒碭山找回劉邦,打算共同起義。
劉邦從樊噲這裏得知蕭何意圖後,立即率眾奔沛縣而來。來到沛縣城下,劉邦在帛上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用箭射入城內。
沛縣百姓看了劉邦的信,就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在蕭何等人的力舉下,劉邦做了沛縣的縣令。於是,他們便在縣衙大堂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並按楚國舊製,稱劉邦為“沛公”。
劉邦才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從此,蕭何緊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了蓋世的功勳。
前208年9月,項梁叔侄殺了會稽郡守殷通,舉起義旗。不久,便召集了20餘萬兵馬,並與劉邦所部會於薛城。
眾將約定:項羽從北路向西攻秦,劉邦從南路西進向關中進發,兩路人馬在擊敗秦軍後,誰先入秦都鹹陽誰當關中王。
劉邦率軍勇往直前,憑靠張良等人的謀劃,避實就虛,剿撫並用,一路奪關斬將,直抵關中。蕭何身為丞督,則坐鎮地方,督辦軍隊的後勤供應。
前206年10月,劉邦率大軍兵臨鹹陽城。秦王子嬰設計殺了奸相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於是,起義大軍開進了鹹陽城。
將士們見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頓時忘乎所以,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
蕭何進入鹹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而是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禦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禦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他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蕭何做官多年,他知道,依據秦朝的典製,丞相輔佐天子,處理國家大事;禦史大夫對外監督各郡禦史,對內接受公卿奏事。除了軍權外,丞相和禦史大夫幾乎總攬一切朝政。
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了如指掌。
對蕭何的做法,劉邦很是佩服,遂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5000戶,並派兵卒500人為蕭何貼身侍衛。
劉邦率先攻入鹹陽後不久,項羽也率軍入關,並自封為西楚霸王,占有梁楚東部9個郡,建都彭城,即現在的江蘇徐州。並背棄原來的約定,改立劉邦為漢王,轄治荒遠偏僻的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
為了阻止劉邦東進,項羽又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封給了3個秦朝降將。
劉邦看出了項羽的險惡用心,憋了一肚子氣,有心與項羽決一死戰,怎奈勢單力薄,實難取勝。隻好采納蕭何、張良等人的建議,隱忍入蜀,休兵養士,廣招人才,待機再與項羽爭個高低。
劉邦按張良的計謀,偃旗息鼓,人不解甲,馬不停蹄,急匆匆地向巴蜀進發。一路上,許多來自其他諸侯王軍中的兵士自願投到劉邦的旗下。
韓信就是在這個時候從楚營中逃出,投奔劉邦的。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麵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