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6年8月,劉邦采納張良、韓信所獻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揮師東進,留下蕭何負責征收巴蜀之稅,供給軍糧。
漢軍將士人蜀後,思念家鄉,東歸之心甚切,一旦東歸,個個如猛虎下山,奮勇爭先,直殺得雍王章邯的兵馬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漢軍一路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便占據了三秦之地。
劉邦令蕭何坐鎮關中,安撫百姓,同時負責兵員和糧餉的籌措與補給,自己則率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彭城進發。
由於幾經戰事,這時的關中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秦都鹹陽被項羽放火燒了3個月,已成一片瓦礫。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複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麵。
蕭何一方麵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麵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他不僅頒布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
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裏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
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布利民法令,關中的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複,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前203年,項羽由於連年戰爭,陷入了兵盡糧絕的困境。而此時,蕭何坐鎮關中,征發兵卒,運送糧草,供應漢軍,補足漢軍缺額。劉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並逐漸形成了兵強糧多的好形勢。後來,劉邦越戰越強,終於逼得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劉邦論功行賞,最後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的食邑也最多。
很多功臣因此憤憤不平,說他們都身經百戰,而蕭何隻不過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
於是,劉邦問大臣們:“你們知道獵狗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用來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隻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隻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裏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
大家都無言可答。
行賞分封諸侯後,定都的問題又迫在眉睫。經過商議,最後決定定都鹹陽。於是,劉邦暫居櫟陽,命丞相蕭何營建鹹陽。
前199年,鹹陽皇宮——未央宮竣工,蕭何請禦駕從櫟陽到了鹹陽。至此,西漢建都長安,曆時200餘年,蕭何成為該城的最早規劃和設計者。
前195年4月,漢高祖劉邦病逝於長樂宮,享年62歲。同年,太子劉盈即位,這就是漢惠帝。蕭何繼任丞相。
不過這時,蕭何年事已高。這期間,蕭何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製定了律法共9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
前193年,年邁的相國蕭何,由於常年為漢室操勞,終於臥病不起。病危之際,再一次向漢惠帝獻計獻策,舉薦曹參為相。曹參繼任丞相後,遵照蕭何製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