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敵軍已經來到道州城下,開始猛烈攻城。沈雲英不畏強敵,沉著指揮,守城的將士看到一個女孩子都這麼堅強,立刻信心百倍,英勇地給予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敵人看見強攻沒有奏效,於是一邊在道州城外安營紮寨,準備長久圍困,一邊把沈至緒的屍體抬了出來,在兩軍陣前百般淩辱,想用這樣的方法,瓦解城內的士氣。這一招果然奏效,城內的百姓和守軍看到沈將軍已經陣亡,立刻人心惶惶,士氣渙散,道州城危在旦夕。
沈雲英心如刀割,但她知道此時應該以大局為重。為了穩定軍心,她登上高台,大聲說道:“大家不要慌亂,沈將軍是為國犧牲,我是他的女兒,自然要繼承他的遺誌。敵兵雖多,但是不要害怕,我雖是女孩子,願意第一個衝進敵營,為道州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說完,她穿好盔甲戰袍,挑選了10多名勇敢的士兵,勇敢地衝出城去。挑釁的敵軍沒有想到城內的守軍居然敢衝殺出來,而且隻有這麼幾個人,一時間沒有準備,立刻大亂起來。
沈雲英騎馬衝進敵人隊列之中,一杆長槍左挑右刺,數十名敵軍死在了她的槍下。
敵軍丟下沈至緒的屍體,開始抱頭鼠竄。等到他們回過神兒來的時候,沈雲英已經帶人搶回了父親的屍體,回到了道州城內。
沈雲英的英勇無畏,激勵了道州城內的所有百姓,大家紛紛拿起武器,自發地來到城頭打擊敵人。沒過多久,敵人徹底敗退了,道州城轉危為安。
沈至緒去世以後,道州城內沒有守備,大家都自發的聽從沈雲英的命令。湖廣巡撫聽說了這件事情,急忙把沈雲英的功勞上報給了朝廷,並說沈雲英的勇猛善戰,一般的男子漢都比不上。
沒過多久,朝廷就傳來了詔旨,除了為沈至緒贈官和建立祠堂之外,還封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帶領兵民守衛道州。
沈雲英忍痛接旨,她成為明代開國以來,絕無僅有女遊擊將軍。但是,沈雲英剛剛擔任遊擊將軍的職務,前方又傳來一個噩耗,她的丈夫賈萬策在戰鬥中不幸犧牲了。短短的時間之內連續失去了兩位親人。聽到這個消息,她當場暈了過去。
丈夫的屍體很快運到了道州,堅強的沈雲英終於忍耐不住,痛哭了整整一天。
按照明代朝廷的規定,官員的父母親人死去後,都要守孝3年。沈雲英雖然是女人,但是她熟讀史書,深明大義,所以給朝廷寫了一封奏折,請求回鄉。
朝廷很快就答應了。於是,年輕的沈雲英,帶著父親和丈夫的遺體回到了家鄉蕭山縣長巷村。可是,天下的形勢出現了變動,明王朝很快滅亡了,而關外的清兵進入了關內,並且打到了浙江省境內。
沈雲英滿腔悲憤,準備投水自盡以死報國,最終被年邁的母親勸止。但是她卻在家鄉辦起了私學,並且親自帶領族中子弟學文習武,以求培養有用的人才。
沈雲英在明代滅亡後一直鬱鬱寡歡,終於在39歲那年,懷著報國無門的悲憤,溘然逝去。沈雲英去世後葬於衙前境內水搬山上。
她的故裏長巷有“雲英將軍講學處”,長巷沈氏宗祠內留存“將軍講學處”石匾,這通石匾永久留存於長巷村沈氏祠內。
沈雲英雖然長眠在家鄉,但是她的高風亮節、豪俠風範和傳奇故事,卻成為了一麵鮮亮的旗幟,光耀後世,在古代的巾幗史冊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後人有詩讚道: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道城。
父仇國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方觀承孝心愛心譜華章
儒家倫理思想中的“仁愛孝悌”觀念,有史以來就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一傳統發展到清代,依然顯示出它的勃勃生機。清代乾隆年間的名士方觀承,千裏探親,居官愛民,被世人傳為佳話。
方觀承是南方人。他小時候,祖父方登峰曾經當過朝廷裏的工部主事,父親方式濟也考取過進士,當過內閣的中書。
有一年,祖父的朋友戴名世寫了一本書叫作《南山集》,被朝廷看成是有反叛思想的禁書,把方觀承的祖父和父親,也牽連進去了。方觀承的祖父和父親的官做不成了,家裏的財產也被沒收了,還被抓起來流放到黑龍江守衛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