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3)

第三十三章

一顆平常心

【原文】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蠆虺蛇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zuī)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①。

【注釋】

①不道早已:違背自然將提前衰亡。

【譯文】

含“德”濃厚的人,比得上初生的嬰兒。毒蟲不去刺傷他,猛獸不去傷害他,凶鳥不去搏擊他。他筋骨柔弱,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還不懂得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卻常常勃起,這是精氣充足的緣故。他整天號哭,但聲音卻不會沙啞,這是他身體諧和的緣故。

認識到諧和的道理叫“常”,認識到“常”叫做“明”。縱欲貪生叫做災殃,欲望支配精氣叫做逞強。過分強壯就會趨於衰老,這叫做不合於“道”,不合於“道”,很快就會死亡。

【評析】

在本章裏,老子用誇張的手法這樣寫道:把“德”蘊含在自己的身心裏,而且積蓄得十分深厚,就像無知無欲的赤子,毒蟲、猛獸、惡禽都不會去傷害他,同時他也不會去傷害禽獸蟲豸,所以不會招引獸禽的傷害。他形象地說嬰兒的生殖器勃起和大聲哭喊,這是他精力旺盛和保持平和之氣的緣故。他講赤子的特點是柔弱不爭和精力未散,其核心還是“和”。車載說,老子書談到“和”字,有三處應予重視,一為“和其光”,一為“衝氣以為和”,一為“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它以“和光”與“衝氣”與“嬰兒”來說明“和”,都是在談統一,都是在談“混成”的狀態。“和光”就“複歸其明”說,當光射到了物件的時候,有射到的一麵與射不到的另一麵,“和其光”是把兩者統一起來,回複到“明”的“混成”的狀態。“衝氣”是萬物的開端,萬物含有負陰、抱陽的兩方麵,兩者經常是統一的,表現出用之不盈無所不入的作用。嬰兒是人的開端,少年、壯年、老年都以之為起點,但嬰兒渾沌無知,與天地之和合而為一。“和”所表示的統一,包含著對立在內,是有永恒性的,所以說“知和曰常”。老子承認“萬物並作”的世界的多樣性和普遍存在的矛盾,對社會上存在的占有、掠奪、欺詐、征戰的狀況極為悲憤,把統一看成他所要追求、所要恢複的事物的常態。

【解讀】

萬法因緣所現,待生命緣成熟就從本原產生了出來。本命從永恒進入時間,而形成生命體又由空間所展現。世間法:出生的嬰兒,成長的孩子,發育的青年,成熟的大人,衰老的老人,逝世的逝者。人之初,性本善,性是本性。性相近,習相遠,本性一樣,但本質不一樣,所以才會有所差別。本性是出世間的本命,本質是世間法的本命。以世出世間慧光觀之,當然是向返璞歸真看齊,所以皆是至淨圓滿的永恒。但世間法是不到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空間真理都是謬論,那未解脫的出世間法人與人的本性一樣還有何意義?所以得從實際出發,一直踏著現實的大道走,那才是真理。

覺悟的人可以創造出許多實用主義的價值,從而可以奉獻於國家,奉獻於人民,奉獻於社會。在創造價值的同時自己也獲得了財富,當自己富貴了還要謀求眾人富貴。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其追求的目的就是為了尊貴感和尊嚴,當有了現實的經濟實力後才能幫助更多的人。一個人是否能覺悟有六成在於本質,四成在於教育,而教育是首當其衝的。人在出生時,人與人並沒有多大差距,有先天性德圓融之法相。精力充沛,生命力充沛,整天大聲哭卻不嗓音嘶啞。少時所學是人一世的免疫,一個人的啟蒙教育會對自己形成人生免疫係統,所以以後才能分得清是非。人與人的本性一樣,但人與人的本質卻不一樣,所以隨著時空的進行最終還是使得人們各不相同。不過全民接受過啟蒙教育的效果總是比未接受過啟蒙教育的效果是要強很多的。無論如何,天下大勢的走向還是由智者們引領大眾走向完美。

【故事】

朱元璋以禮求訪人才

明代初期朝廷對百姓的禮儀教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這在朱元璋身上表現是十分突出的。作為一個開國皇帝,朱元璋從一開始就以禮對待人才,以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睦,使大明王朝立於更加穩固的基礎之上。

明太祖朱元璋智謀超群,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和控製人才,這是他作為領袖人物的特殊本領,也是他建立基業的基礎。

朱元璋在起兵之初非常注意搜集吸引人才,一再強調賢才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認為“賢才不備,不足以為治”。朱元璋軍隊所到之處都貼出招賢榜,聲明“賢人君子,又相從立功者,吾禮用之”。

朱元璋率領義軍打下徽州時,他手下的大將鄧愈便向他推薦說:“大帥您不是一向求訪賢士嗎?我聽說,在徽州一帶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人,叫朱升,他住在休寧這個地方。此人飽覽經書,非常有才氣。大帥何不訪求他一次呢?”

朱元璋聽後非常高興,立刻就帶著鄧愈等人前去探訪朱升。通過鄧愈的帶路,一行人很快就來到了朱升的住處。

朱元璋下馬親自去輕叩柴門,不久,一位老人走了出來。朱元璋馬上抱拳恭敬地問道:“請問,先生莫不是休寧名士朱升?”

老人打量了朱元璋一番,見他氣度不凡,戎裝佩劍,身邊還有兵士,料定他可能是紅巾軍的將領,便回答道:“老朽正是朱升,不知將軍尊姓大名?”

鄧愈在一旁說:“這是攻克徽州的紅巾軍主帥朱元璋。”

朱元璋馬上接道:“我本來是個平民,可是當權者欺壓百姓,這才舉起義旗的。聽說先生是有名的學士,今日特來拜訪,並叩問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