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他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開私家藏書風氣者,首推宋濂。
宋濂慶幸自己得以置身於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後,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因此,他在官場一直堅守“信義”兩字,嚴於律己,從不說半點假話。
有一次,宋濂曾經與客人飲酒,明太祖暗中派人去偵探察看,以考察他的誠實度。第二天,問宋濂昨天飲酒沒有,座中的來客是誰,飯菜是什麼,宋濂都以實話回答。
明太祖笑著說:“確實如此,你沒有欺騙我。”
宋濂說:“身為臣子,欺騙皇上,就犯了大逆。這絕不是為臣者該做的事情!”
明太祖曾經向宋濂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隻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明太祖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會了解他們。”
宋濂的回答,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這讓明太祖十分滿意。
有一次,主事茹太素上奏章1萬多字。因行文太長,明太祖聽說以後,便詢問朝中的一些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有的地方不合法製。
明太祖問宋濂,宋濂回答說:“他隻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麼能夠重責他呢?”
不久,明太祖認真看了茹太素的奏章,覺得有值得采納的內容。於是,又把朝臣都招來,斥責那些妄加評判的人。然後,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宋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宋濂誠實做人做事,盡到了為臣之道,不僅受到明太祖的喜愛,也在同僚中樹立了威信,更對明初的務實精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曾彥執法依律休妻
明代信義之士能與宋濂媲美的還有曾彥。他以自己的方式,演繹了以誠處世的高風亮節。曾彥是明代泰和縣沙村南坑人,他看到當時缺少一部完備的法律,許多事情處理起來非常難辦,於是就想編著一部完備的法典。
曾彥為了盡快編出一部法律,就在荒郊野外搭起了一座茅房,整天在那裏寫呀,寫呀,連家也不回,無論冬夏,一日三餐都由妻子送來。
這一天,曾彥的妻子又來給丈夫送午餐。曾彥望著日漸消瘦的妻子,心疼地說:“為了讓我寫好這本書,你受了不少苦。現在好了,我的書就要寫完了,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妻子一聽很高興,溫柔地說:“那太好了,可是你一定餓了,還是先吃完飯再說吧!”
曾彥掀開蓋著的飯籃的布,忽然發現3個水靈靈的大桃子放在籃子裏,就問妻子道:“我們家這麼窮,你怎麼還有錢給我買桃子吃?”
妻子笑著說:“不是買的,剛才我給你送飯正好路過李家的桃園,就順手摘了幾個,想讓你嚐個鮮,也好補補身子。”
曾彥愣了一下,問道:“李家的人在場嗎?”
妻子說:“不在,可能是回家吃飯去了。”
曾彥突然大聲說道:“你偷人家的桃子!”
妻子不以為然地說:“你說話怎麼這麼難聽,都是熟人,摘幾個桃子怎麼能叫偷呢?”
曾彥說:“不經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偷。按照我編的法律,女人偷東西應該被休。”
曾彥拿起筆就寫了一封休書,兩眼含著淚水遞給妻子,說:“雖然我也舍不得你走,可是法律是我編的,我必須誠實地遵守。你就回到娘家,另嫁一個好人家吧!”於是把休書交給他妻子。
妻子原以為丈夫是和她開玩笑,也沒抬頭看,隻顧著給丈夫補衣服。後來發現丈夫的聲音不對,抬頭一看,他已經流下兩行眼淚,這才知道丈夫是認真的。
妻子知道丈夫向來很講誠信,沒有特殊情況說出去的話是不會更改的。於是,她就拿著休書找到婆婆,哭著向婆婆講事情的經過。
婆婆聽了很生氣,當時就領著兒媳婦去找兒子,見到兒子就大聲訓斥:“你這個沒心肝的畜生,你整天躲在這裏又寫又畫的,哪一件事情不是你媳婦操心,可是她卻從無怨言。這麼勤快賢惠的媳婦,你打著燈籠也難找,可是現在,你竟然還要休她。”
曾彥紅著雙眼,對母親說:“我也知道她好。可是,做人一定要講誠信,孩兒製定的法律,孩兒自己首先應該遵守。”
曾母生氣地說:“你以為你是皇帝呀,可以頒布法律,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聰明的兒媳婦聽婆婆這麼說,受到了啟發,理直氣壯地說:“隻有皇帝才有權頒布法律,你寫的法典在沒有被皇帝批準之前,隻是一張廢紙,現在,你根本就沒有權力休了我!”
曾彥聽妻子這麼一說,頓時啞口無言。事實上,他自己原本也不想休掉跟隨他多年的妻子,那麼休妻的事就算了。但是他讓妻子必須向桃園的主人道歉,他不想讓妻子做一個不誠信的人。
後來,曾彥在明代成化年間中了狀元,任翰林院修撰、侍講學士等職。他把自己編的法典呈給皇上,皇上很高興,還專門讓他帶領一批人重新修訂法律。曾彥退休回鄉後,在居所的樓門上親筆書寫一副對聯表明了他甘於淡泊的心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