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甲狀腺激素對心血管係統有明顯的作用。它興奮竇房結,縮短心肌細胞不應期,增加傳導速度,增加心肌收縮力。甲狀腺激素低下時病人心搏緩慢而弱,心音低鈍,心肌假性肥大,心電圖表示低電壓,竇性心動過緩。嚴重的病人因血管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和黏蛋白增多等因素引起心包積液。但由於發生緩慢,所以不發生心包填塞,這是甲減性心包積液和其他疾病的心包積液的不同之處。

(6)甲狀腺激素促使胃腸活動,甲狀腺激素低下導致食欲減低、納差、胃酸減少、腹脹、便秘等胃腸道症狀。甲狀腺激素對生長激素有允許作用,促使骨骺愈合。甲狀腺激素低下導致兒童生長遲緩,X線表現骨骺愈合慢,骨齡延遲。

(7)甲狀腺激素對維持呼吸中樞的動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甲狀腺激素低下會導致呼吸中樞動力減低,對高碳酸血症和/或低氧血症不敏感,加上代謝減慢、氧耗量下降、呼吸肌軟弱、咽喉水腫和血流緩慢等因素,會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甚至呼吸衰竭,是導致甲減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甲狀腺激素低下會導致假性肌肥大,皮下組織水腫,其機製不清。

(8)甲狀腺激素缺乏時病人飲食減少,女性病人月經增多,20%病人表現缺鐵性貧血,少數病人內因子抗體陽性,維生素B12生成障礙,表現惡性貧血。甲狀腺激素缺乏還會引起內分泌係統紊亂,女性病人的雌二醇→雌三醇轉化加速,表現月經量多,經期延長,不易受孕,泌乳,多毛;兒童表現性發育延遲,少數表現真性性早熟。甲狀腺激素長期缺乏,垂體促甲狀腺素分泌細胞增生,會引起垂體增大,這需與垂體腫瘤相鑒別。

62克汀病是怎麼回事

當胎兒在母體時發生甲狀腺激素不足,胎兒的神經發育受到嚴重的損害,我們稱其為呆小症或克汀病。患兒出生後表現為嬰兒少動作,嗜睡,主動吃奶差,很少啼哭,新生兒黃疸期長,便秘,對外界反應差等表現。隨著時間的延長,患兒表現為頭大、額短、麵方、頸短、頭發稀疏、眼瞼浮腫、麵色黃而虛腫、鼻梁塌陷、鼻翼肥厚、眼裂呈水平狀、眼距寬、唇厚、舌大、常呈張口伸舌狀、流涎、耳大、耳殼軟、表情淡漠、傻笑或癡呆。皮膚幹燥而肥厚,皮溫低而涼。腹部鬆弛而膨隆,常有臍疝。嬰兒期表現前囟閉合晚,出牙遲,牙質發育不良。智力低下,反應差,伴有聽覺和語言障礙,下肢呈痙攣性步態,心髒擴大、心音低鈍、血壓低。

我們在臨床上多見到的是散發性克汀病。在非碘缺乏地區先天性甲減的發生率為1/3000~1/5000。患者症狀的嚴重程度決定於甲狀腺激素缺乏的程度和發生的時間。甲狀腺激素缺乏越嚴重,缺乏的時間越早,患兒受影響的程度越重,克汀病表現越嚴重。人大腦的生長突發期有兩個主要時期:第一期為神經細胞的增殖期,約在妊娠的第12~18周,該期對外環境因素較為敏感,如對放射性照射和母親體內的感染極為敏感;第二期是腦發育的最主要期,表現為腦細胞的分化、遷移、髓化、樹突發育、突觸發育、神經間的聯係及膠質細胞的增殖。這一時期開始於妊娠中期,出生前後達高峰,並持續到出生後2歲。這一時期對營養物質和激素的缺乏極為敏感。大量動物實驗證明,在這個時期缺乏甲狀腺激素,腦的發育就會落後。錯過了這個時期再補充足量的甲狀腺激素,血清甲狀腺激素可以保持正常,但腦發育的障礙卻不能得以糾正。先天性缺乏甲狀腺的患兒,於出生後1~3個月出現明顯症狀;保留部分甲狀腺組織的患兒,症狀在6~12個月出現,或在幼兒期出現,這樣受的影響相對就輕一點。由於嬰幼兒的神經發育所受損害是不可逆的。治療越早,患兒神經係統受損越少;治療越晚,受損越重。

在碘缺乏區出現的克汀病相對病情較重。克汀病有遺傳性,即父母多伴有甲狀腺腫大或有輕度的甲減,因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活性是有遺傳性的。在碘充足的情況下,過氧化物酶的缺乏可能隻表現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代償維持正常;但在碘輕度缺乏的情況下,過氧化物酶的缺乏就不能代償而表現為甲減;當過氧化物酶缺乏再加上重度碘缺乏,這樣就會發生嚴重的甲狀腺激素不足,表現為克汀病。

碘缺乏區的克汀病有三種表現:

(1)神經型:主要表現為精神障礙,聾啞、斜視、痙攣性癱瘓,智力落後和甲狀腺腫大,嚴重者表現為白癡,生活不能自理;

(2)黏液水腫型:主要表現為較明顯的甲減,生長遲緩、侏儒症、黏液性水腫,上部量大於下部量,頸短,手指、足趾短表現更為明顯,雖然也有智力落後,但較神經型輕;

(3)混合型:兼有①型和②型的特點,有的表現傾向於神經型多一些,有的表現則傾向於黏液型多一些。

在以黏液型為主的病區,有較多的混合型;但以神經型為主的病區,混合型較少見,以神經型病人為多。為什麼同樣是碘缺乏,卻表現為兩種不同的克汀病類型,其機製仍然不清楚。

由於在碘缺乏的環境下,嬰兒與母親競爭攝取有限的碘,在競爭中胎兒處於劣勢地位,所以在妊娠期補充碘就顯得格外重要。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在妊娠早期補充碘劑可以預防碘缺乏導致的克汀病發生。最近天津內分泌研究所對碘缺乏病的全國8個省的14個縣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盡管施行了全民食鹽加碘,絕大多數縣的尿碘已達100微克/升以上,但碘缺乏區兒童的智商和新生兒臍帶血垂體促甲狀腺激素>5微單位/升比率仍然不如非碘缺乏區。圍產期婦女的血漿無機碘顯著低於非碘缺乏區。腎碘清除率顯著高於非碘缺乏區。提示碘缺乏區的孕婦、育齡婦女和哺乳期婦女仍然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點對象,其意義有待今後監測中進一步證實。

63甲減要和哪些疾病鑒別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發病緩慢,症狀不特異,常常被病人和家屬忽視,不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甲減需要與腎病、貧血、特發性水腫、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肢端肥大症、憂鬱症相鑒別。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具有以下特點:

(1)甲減病人多見於女性,常伴月經量多、經期長,導致失血過多,同時食欲低減及營養不良更加重了貧血,而貧血在中年婦女又十分常見,不被引起重視。貧血患者常常同時伴有怕冷、納差、乏力等症狀,所以不少甲減常常被長期誤診為貧血,而得不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甲減病人因水、鈉瀦留而體重增加,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這些都是與單純貧血是不同的。甲狀腺激素低下和促甲狀腺激素(TSH)升高是原發性甲減的特征性表現。

(2)甲減病人因水、鈉瀦留表現為浮腫或體重增加,有些病人還伴有尿蛋白陽性,所以常常被認為是腎病或特發性浮腫而延誤了治療。甲減病人除了浮腫外,常常伴有怕冷、食欲低下、皮膚粗糙、心率慢、便秘等代謝低下的表現。臨床上隻要想到甲減,實驗室檢查不難鑒別診斷。

(3)甲減病人因水、鈉瀦留,表現舌體增大、聲音嘶啞、手足增大,有時被誤認為肢端肥大症,但甲減病人血清生長激素水平正常,多數病人的垂體不大,少數長期甲減患者的垂體僅僅輕度增大。甲減病人怕冷、便秘、心率緩慢等症狀是與肢端肥大症不同的,激素測定可以正確地鑒別診斷。

(4)甲減病人因呼吸中樞的動力發生變化,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敏感性下降,可表現為睡眠呼吸暫停症。實際上睡眠呼吸暫停症是一個綜合征,它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肥胖、柯興氏綜合征、肢端肥大症、甲減等。甲減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甲狀腺激素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療效。對於每一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病人都應考慮有無甲減的可能性。甲狀腺功能檢查是必要的。

(5)甲減病人發生在老年人中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甲減的發病率也隨之上升。長期甲減使一些老人表現為憂鬱,以單純性憂鬱症進行治療。甲減患者單純抗憂鬱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對憂鬱症表現的老人要考慮甲減的可能性,甲狀腺激素測定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