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甲減的症狀常常不特異,在臨床上多數以甲狀腺腫大來就診,對甲狀腺腫的兒童患者都應常規檢查甲狀腺激素水平。兒童甲減以生長遲緩較為突出,他們的骨年齡落後於實際年齡。凡生長矮小、骨年齡明顯落後於實際年齡(落後2歲以上)的兒童,均需常規測定甲狀腺激素水平。其他一些症狀,如不愛活動、智力低下、便秘等症狀都不夠特異。

69老年甲減的特征

甲減的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尤其是40歲以上的成人。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甲減在女性的發生率為1%,60歲以上老年婦女甲減發生率為4%。老年甲減多數為原發性甲減,其中尤以慢甲炎為主要病因。有不少老年甲減過去有甲亢史。同位素治療甲亢容易發生甲減,其發生率隨著隨訪時間延長而增加。國外報道10年後甲減發生率為30%。國內報道同位素治療甲亢後甲減的發生率第一年僅為5%,以後每年增加1%~2%,10年後甲減發生率為15%~25%。但實際上,有作者報道用丙嘧治療甲亢者,4~25年後甲減的發生率為6%~20%。說明甲亢病人隨著年齡增長本身容易發生甲減,同位素治療後出現甲減並非都是因同位素引起。血清甲狀腺自身抗體陽性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隨之升高。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在人群中的陽性率為3%,75歲以上老人發生率上升到7.4%。

老年甲減的發病常比較隱匿,症狀常不典型,從症狀出現到診斷之間的時間平均3~5年。老年甲減的甲狀腺通常不大,有的甚至摸不著,質地多數偏韌。黏液性水腫和便秘常常是甲減病人的主訴,黏液性水腫引起體重增加,四肢腫脹,聲帶水腫會造成聲音嘶啞、低沉。厭食、便秘在老年甲減十分常見。有作者統計,86%的老年甲減有持續性便秘。老年甲減的精神症狀變化較為常見。有作者研究,老年甲減發生抑鬱、譫妄或偏執狀態者比同齡非甲減老人多3倍。服甲狀腺激素製劑治療後,精神症狀消失。所以對有抑鬱、譫妄或偏執狀態的老年人、聲音嘶啞的老年人、嚴重便秘的老年人、心包積液的老年人應檢查甲狀腺功能。

對老年甲減的治療應補充L型甲狀腺素。由於甲減患者血膽固醇升高,冠狀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高,老年甲減補充甲狀腺激素製劑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開始劑量為L型甲狀腺素25~50微克/次,每4~6周增加25微克。根據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調節,促甲狀腺激素應在調整劑量後4~6周後檢查。因為促甲狀腺素平衡需要4~6周,調整劑量使促甲狀腺激素維持在正常值範圍內。當劑量穩定後,可以每天服用1次。對藥物耐受性差的病人,服藥後心絞痛發作和加劇的病人,可以加用β腎上腺能受體阻滯劑——心得安,以增加病人對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的耐受性。

70亞臨床甲減是否屬於甲減

我們把血清甲狀腺激素(T4、T3、FT4、FT3)正常而促甲狀腺激素升高的情況稱為亞臨床甲減。甲減的定義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和生理效應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亞臨床甲減由於甲狀腺激素在正常範圍,所以亞臨床甲減不屬於甲減。其特點如下:

(1)亞臨床甲減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或釋放有障礙,甲狀腺激素減少必然減少對促甲狀腺激素的反饋抑製,引起促甲狀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狀腺素刺激甲狀腺腫大、增生和代償性甲狀腺激素釋放增加,使血甲狀腺激素恢複正常,但這是在高促甲狀腺素水平下的維持的甲狀腺激素正常。

(2)由於甲狀腺激素在正常水平。所以臨床上除了甲狀腺腫大外,沒有其他甲減症狀和體征,甲狀腺腫大與亞臨床甲減促甲狀腺素水平有關。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不少亞臨床甲減病人主訴乏力、怕冷、浮腫、便秘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實際上這些症狀不特異,與亞臨床甲減無關。所以當亞臨床甲減病人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後,這些症狀不能得以緩解和治療。

(3)亞臨床甲減一般不需治療,除非病人要求治療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對甲狀腺腫大治療是有效的,但停藥後甲狀腺腫大又會複發。亞臨床甲減病人每年有5%發生臨床甲減。一旦發生臨床甲減,則需要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在未發生臨床甲減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治療,並不能預防臨床甲減的發生。

71什麼是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

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SRTH)又稱甲狀腺激素不應征或甲狀腺激素不敏感征,1967年RefeToff首先報道,故又稱RefeToff綜合征。本病多數以家族性發病為特點,少數呈散發性。其病因可能為甲狀腺激素受體或受體後缺陷使甲狀腺激素作用減低,產生一係列的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國外已報道數百例,但國內至今未見報道。

由於激素抵抗的範圍不同,可以分成三類:

(1)全身性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垂體和周圍組織皆抵抗,由於抵抗程度不同,又分為甲狀腺功能正常型(代償型)和甲狀腺功能減低型(失代償型)。代償型病情較輕,臨床表現為甲狀腺功能正常,隻是有不同程度的甲狀腺腫大和骨化中心延遲,血清T4、T3、遊離甲狀腺素和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均升高,促甲狀腺素增高或正常。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興奮試驗後,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或正常,外源性給予大量T4或T3後,卻不能抑製促甲狀腺素分泌。失代償型特征是血清甲狀腺激素升高並伴甲狀腺功能減低,可伴智力低下、甲狀腺腫大、第四掌骨短、先天性聾啞等,血清T4、T3、遊離甲狀腺素和遊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均升高,但促甲狀腺素正常。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興奮試驗後,促甲狀腺素分泌增加,外源性給予大量T3後,卻不能抑製促甲狀腺素分泌。

(2)選擇性外周組織對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本病為外周組織對甲狀腺激素抵抗,但垂體對甲狀腺激素不抵抗。臨床表現有甲狀腺腫大,無神經性耳聾及骨骺愈合延遲,血清甲狀腺激素和促甲狀腺素正常,但伴有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給予大劑量甲狀腺激素可使病情好轉。

(3)選擇性垂體對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本病特征為垂體對甲狀腺激素不敏感,而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反應正常,臨床表現明顯的甲亢而血清促甲狀腺素升高。

本病由於組織對甲狀腺激素抵抗的程度和範圍不同,臨床上表現複雜多樣,診斷較為困難。凡是有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臨床甲狀腺功能正常或有甲減表現者均應懷疑此病。如T4、T3升高,而促甲狀腺素正常或升高,應做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興奮試驗,以進一步證實本病的診斷。SRTH病人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是正常的,而甲亢病人的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是升高的。

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需與下例疾病相鑒別:

·甲亢:甲亢病人的T4、T3、遊離甲狀腺素和遊離T3都是升高的,而促甲狀腺激素顯著受抑製;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病人的促甲狀腺素是升高的;

·垂體性甲亢:垂體促甲狀腺素腫瘤致甲亢的促甲狀腺素不但升高,而且不受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的興奮刺激,CT和MRI也對診斷有幫助;

·遺傳性或獲得性甲狀腺結合球蛋白增多症:甲狀腺結合球蛋白增多可以引起T4和T3升高,但遊離甲狀腺素和遊離T3是正常的。

對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征一般不需治療,促甲狀腺素升高是代償型升高。隻是在少數情況下需要給予外源性甲狀腺激素製劑,特別是對嬰幼兒尤為重要。他們需要提高甲狀腺激素水平以保障智力和體力的發育。天然的甲狀腺激素常常無效,一般應用右旋甲狀腺激素,每次2~3毫克,每天2次,三碘甲狀腺乙酸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