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慢甲炎的診斷金標準是病理表現,但病理診斷在臨床上難以普遍推廣。根據慢甲炎發病多見中年女性,發病年齡多為40~60歲,甲狀腺腫大,質地韌,高滴度甲狀腺自身抗體存在等因素,對診斷慢甲炎並不困難。遇到青年或老年病人,尤其是男性病人,遇到甲狀腺局限性質地堅硬的病人,或甲狀腺自身抗體陰性的病人,當診斷發生困難時,甲狀腺細針穿吸細胞學檢查可以幫助鑒別診斷。甲狀腺細針穿吸細胞學檢查操作方便、安全,結果準確,易被病人接受,是甲狀腺疾病形態學方麵一個很有用的檢查方法。它對診斷腫瘤和慢甲炎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在80%以上,受到臨床上的歡迎。此方法的關鍵是需要一位有經驗的細胞學專家來閱片,同時應采用多點穿刺方法,取材要滿意。對臨床高度懷疑甲狀腺惡性腫瘤而細胞學檢查陰性的病人,仍不能完全依靠細胞學診斷,必要時需要進一步檢查。

(6)慢甲炎診斷的目的是為了與惡性腫瘤鑒別,免得白挨一刀。因為手術會加快慢甲炎病人發展成甲減。我們在門診看到不少慢甲炎病人因不能除外甲狀腺腫瘤而行甲狀腺切除術,術前沒有進行甲狀腺抗體和甲狀腺功能檢查,術後病理診斷為慢甲炎。2~3個月後發生了甲減。慢甲炎本身不需治療,也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的免疫抑製劑沒有器官特異性作用,而慢甲炎是器官特異性的自身免疫病,用免疫抑製劑治療常常無效。有些醫生也給慢甲炎病人服用強的鬆或硫唑嘌呤治療。服藥後甲狀腺腫大和甲狀腺自身抗體都會有反應,包括腫大的甲狀腺變小及甲狀腺自身抗體滴度下降,但並不能減慢甲減發生的速度,而且停藥後甲狀腺腫大又會加重,甲狀腺自身抗體滴度又會上升。慢甲炎病人比較容易發生甲減,尤其是老年病人,發生甲減時,應補充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甲狀腺激素製劑有三種:

·幹燥甲狀腺片;

·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即T3片;

·甲狀腺素片即T4片。

幹燥甲狀腺片是將動物(主要是牛、豬或羊)的甲狀腺取出、幹燥、碾磨成粉,最後壓成片劑。此藥價格便宜,容易買得到,所以市場上仍占主導地位。此藥每片40毫克,一天的總劑量為40~80毫克,幹燥甲狀腺片的藥物劑量是以碘含量定的。甲狀腺內幾種碘化酪氨酸的比率不同會造成藥物的生物活性不同。此外,保存條件也會影響藥物的療效,所以臨床上已被其他藥物代替。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為25毫克一片。此藥對心血管反應強,臨床上也很少應用。L型甲狀腺素是人工合成的藥物,穩定有效,臨床上很受歡迎,有25、50、75、100、125微克/每片5種劑型。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的原則是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直至促甲狀腺素下降到正常範圍為止。

77慢性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

本病又稱為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纖維性甲狀腺炎(STRUmAFIBRoSA)或木樣甲狀腺炎。1896年RIedeL首次描述並報告了此病,故又稱RIedeL甲狀腺炎。

(1)本病的病因還不清楚,一般認為可能與甲狀腺濾泡炎症性破壞有關。釋放的膠質被蛋白水解酶水解,吸收後形成慢性纖維性甲狀腺炎,或者甲狀腺炎與周圍炎症導致血管壁增厚及甲狀腺纖維化。患慢性侵襲性纖維性甲狀腺炎患者常常患纖維性膽管炎、腹膜後纖維化、縱隔、肺和眼眶周圍纖維化等,所以可能與自身免疫病有關。

(2)本病進展緩慢,可長達十多年,病人一般沒有不舒服的感覺,甲狀腺也不覺疼痛,開始表現單側甲狀腺腫大,以後逐漸發展為甲狀腺雙側腫大伴多結節狀,不對稱,質地堅硬,纖維化與氣管粘連可以造成壓迫症狀,如頸部不舒、吞咽有異物感、嚴重者表現氣短、呼吸困難、心悸或憋悶感,喉返神經受累者有聲音嘶啞。血管受累者表現頸部及頭部血管的靜脈怒張。纖維化進展時表現甲狀腺功能低減,有浮腫、動作遲鈍、怕冷、便秘等症狀。體檢時甲狀腺質地堅硬,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

實驗室檢查無特異性表現,甲狀腺功能多數正常,也可低減,病理是診斷的主要依據。鏡下甲狀腺組織均被硬化纖維組織浸潤,可有炎性細胞積聚,也可見到淋巴細胞浸潤,但數量較少。濾泡細胞內有組織細胞,上皮細胞和巨細胞存在,有的細胞已透明變性。甲狀腺血管較少,血管有內膜炎或少量出血。纖維組織伸向血管、肌肉、氣管和食管。

(3)臨床需要與甲狀腺癌、慢甲炎、結節性甲狀腺腫相鑒別:慢甲炎隻限於甲狀腺本身腫大,不向周圍組織侵犯;而木樣甲狀腺炎不僅向甲狀腺侵犯,而且向周圍組織侵犯,包括氣管、食管甚至縱隔等。壓迫症狀明顯;最難鑒別的是與甲狀腺癌相鑒別,病理檢查是唯一可靠的鑒別診斷方法。

(4)本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用糖皮質激素或/及免疫抑製劑(硫唑嘌呤及環磷酰胺)治療,可使甲狀腺變軟,血沉變慢,但不能阻止其向甲減發展。病人出現甲減時,應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對纖維化侵犯嚴重者,有壓迫表現的,如X線顯示氣管壓迫移位、變形、狹窄者,應進行手術切除甲狀腺。如果粘連明顯,甲狀腺次全切除有困難者,可以行峽部切除術。注意長期壓迫氣管可以引起氣管軟化,術後可能出現氣管塌陷、窒息,應加強對術後的觀察。

78甲狀腺囊腫

甲狀腺囊腫約占結節性甲狀腺腫的5%~20%。甲狀腺結節或腺瘤壓迫周圍靜脈,造成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缺血,發生變性、壞死,間質內淤血水腫,液體積聚而形成囊腫。如果血管發生破裂,則形成囊腫合並出血。

(1)根據囊內容物的性質,可分為膠性囊腫、漿液性囊腫、出血性囊腫、壞死性囊腫和混合性囊腫:

·膠性囊腫是由甲狀腺濾泡相互融合而成,囊液黏稠,淡黃色,為未碘化的甲狀腺球蛋白;

·漿液性囊腫多為甲狀腺結節或腺瘤退化而成,囊液稀薄無色;

·出血性囊腫的囊液為陳舊性血液,呈咖啡色;

·壞死性和混合性囊腫的囊液多為壞死組織和陳舊性血液組成。

單純性甲狀腺囊腫並不多見,臨床上更常見的是結節性甲狀腺腫部分合並囊性變。這是由於甲狀腺腫大後,部分組織的血管出血或被吸收,形成多個小的囊腫,多個囊腫融合就形成大的囊腫。

(2)囊腫特點:甲狀腺囊腫表麵光滑,壓之有張力,B超顯示無回聲的液平,穿刺見液體則診斷明確。甲狀腺囊腫多為良性,甲狀腺癌伴囊腫少見,約1%~2%。B超發現甲狀腺囊腫,囊壁有乳頭狀突起,要警惕甲狀腺癌合並出血和囊性變的可能。過去對甲狀腺囊腫多采用手術切除,目前采用細針穿吸結合硬化劑治療,可以達到滿意的療效。常用的硬化劑用無水酒精、四環素、鏈黴素、氫化可的鬆和2%~3%碘酊等。硬化劑可以使囊壁發生無菌性壞死,使囊壁粘連、纖維化,囊壁閉塞,達到治療目的,成功率為90%以上。

79甲狀腺腺瘤

甲狀腺腺瘤相當常見,多為非毒性腺瘤,女性多於男性,兩者之比為5∶1~6∶1,多發生在30~50歲之間。腺瘤多數是病人無意或常規體檢時被發現,生長緩慢,一旦出血可迅速增大。病人一般無明顯不舒感覺,發現後常覺局部有壓迫症狀和吞咽異常的感覺。甲狀腺腺瘤的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多數采用手術切除。近來甲狀腺局部注射無水酒精方法,也越來越多被臨床用來治療良性甲狀腺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