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碘缺乏與甲狀腺疾病

碘缺乏使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減少。由於垂體-甲狀腺軸的反饋調節作用,垂體分泌促甲狀腺素增多,升高的促甲狀腺素刺激甲狀腺濾泡增生和肥大,刺激甲狀腺在碘不足的情況下攝取更多的碘,使甲狀腺激素代償到正常水平,這樣就發生了甲狀腺腫大。

機體因缺碘而導致機體一係列障礙被統稱為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deRS-IDD)。碘缺乏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缺碘的程度(輕、中、重)、缺碘時機體所處的生長發育的時期(是在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青春期或成人期)以及機體對缺碘的代償能力及反應。最早人們對缺碘的認識是從地方性甲狀腺腫開始,以後在80年代發現缺碘對人們的影響更主要是在對智力與生長的影響。在碘不足地區的兒童即使沒有甲狀腺腫和克汀病,但青少年的智商、身高、體重等指標低於非碘不足區,因此將“碘缺乏病”代替了“碘致地方性甲狀腺腫”這一概念。碘缺乏病包括因碘攝入不足而引起機體智力發育受損、甲狀腺腫、生長發育障礙或先天性聾啞或先天性癡呆等疾病。

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地方性甲狀腺腫是一個世界性問題。1990年第43屆世界衛生大會文件宣稱。全世界至少有10億人口正在遭受碘缺乏病(IDDS)的危險,有2200萬人口患甲狀腺腫,1500~2500萬人口患有輕度的智力障礙,500萬人口有智力發育障礙。

1994年我國發布的《智力工程宣言》指出,我國現有4.25億人口生活在碘缺乏地區,分布在29個省、市和自治區,占全世界10億病區人口的40%以上。我國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0萬,地方性甲狀腺腫800萬。每年有40%的孩子生活在缺碘地區,其中10%~20%發生智力低下。也就是說,每年我國至少有100萬智力低下嬰兒出生。地方性甲狀腺腫與非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的兒童的身高、體重、智商比較,或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患甲狀腺腫與非甲狀腺腫的兒童的身高、體重、智商比較,前者都明顯落後於後者。

地方性甲狀腺腫的定義為人群中6~12歲的兒童中10%以上有甲狀腺腫,該地區就稱為地方性甲狀腺腫。碘缺乏區的定義是病區尿碘測定為<100微克/升即為碘缺乏,50~100微克/升為輕度碘缺乏,25~50微克/升為中度碘缺乏,<25微克/升為重度碘缺乏。

1996年,中國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碘缺乏病研究所對全國除西藏外的29個省、市研究分析,我國8~10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在大部分省份的情況較為嚴重。29個省份中,13個省份甲狀腺腫大率在20%以上。甲狀腺腫大率以新疆最高,達43.29%,40%以上和接近40%的省份還有江西、甘肅和四川。按國際推薦的劃分和分度標準,13個省份為重度病區;14個省份為中度病區;隻有北京和上海市屬於非病區;天津市甲狀腺腫大率高達32.6%。

碘缺乏病雖然可以影響各個年齡組,但影響嚴重的主要為胎兒、新生兒與嬰兒。因為這些正是發育迅速的時期。碘缺乏病對胎兒的影響是增加死胎、流產與先天性畸形,補碘可以減少這些並發症,動物實驗也有類似的結果。碘缺乏病對新生兒的影響為體格和智力的發育遲緩,早期治療可以糾正碘缺乏的影響。碘缺乏病對兒童的影響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對智商也有影響,碘缺乏病對成人影響主要為甲狀腺腫。

甲狀腺腫的分類有各種標準,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控製碘缺乏病理事會的專家們將甲狀腺腫分度簡單化,建議將甲狀腺腫分為三度:

0度:甲狀腺看不到,也摸不著。

Ⅰ度:甲狀腺看不到,但摸得著。

Ⅱ度:甲狀腺看得到,也摸得著。

我們國內的專家目前多采用四度分類法:

0度:看不見,摸不著。

Ⅰ度:腫大的甲狀腺可摸得著,但未超過胸鎖乳突肌內緣。

Ⅱ度:腫大的甲狀腺超過胸鎖乳突肌內緣,但未超過胸鎖乳突肌外緣。

Ⅲ度:腫大的甲狀腺超過胸鎖乳突肌外緣。

如果碘缺乏嚴重,或者腫大的甲狀腺功能不能代償到正常,就會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減)。胎兒在與母親競爭碘的過程中,明顯處於劣勢。先天性未經治療的甲減會嚴重影響胎兒的生長與發育,表現嚴重的先天性智力和/或聽力障礙,稱為克汀病。地方性克汀病有遺傳傾向,屬於多基因遺傳。雖然克汀病有遺傳傾向,在妊娠前和妊娠期間補碘後常常有正常的嬰兒分娩,所以碘缺乏仍然是克汀病的主要原因。

胎兒大腦神經係統的發育有兩個易損期:一個在10~18周,主要影響聽覺與錐體係統發育;另一個為出生前3個月至出生後2年,主要影響智力。在妊娠前補碘,才可有效地防止碘缺乏對胎兒的影響。

88碘缺乏不用怕,及時補碘方法多

對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的主要治療和有效的預防方法是加碘,加碘鹽治療後,新生兒的死亡率、死胎率和流產率都大大降低,甲狀腺腫的患病率也大大下降,沒有新生兒克汀病發生,出生後兒童的智商水平提高。常用的方法是:

(1)加碘鹽:一般采取在食鹽中按1∶10000~100000比例加碘,我國在70年代規定以1∶20000~50000的比例。考慮到碘鹽在加工和保存時的碘丟失,近年來衛生部將加碘鹽濃度規定為1∶20000,同時要注意添加穩定劑及存放條件。目前加碘鹽中所采用的碘鹽有兩種,即碘化鉀和碘酸鉀。由於碘化鉀在日光、高溫下容易氧化或揮發而使碘丟失,因此我國在1989年後改為加用碘酸鉀。最近中國預防醫學院研究發現,在常溫下碘酸鉀比碘化鉀更容易揮發,這個發現有待於進一步證明。我們每天攝入的食鹽量為6~20克,平均為10克比較合理,如以1∶20000比例加碘鹽計算,每千克食鹽加碘酸鉀50毫克,即30毫克碘,則10克食鹽中含碘300微克碘,即使在加工、儲存、烹調時丟失50%,每天也有150微克碘入量,保證了碘的入量。

(2)碘油:是植物油經碘化氫反應而成,碘油含量為37%~38%。碘油用藥有肌肉注射和口服兩種方法,肌肉注射碘吸收緩慢,有效期為三年左右。口服碘油主要在小腸吸收。最後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口服碘油大部分(80%)被排出體外,口服碘油的效應為肌肉注射的一半,劑量為注射的1.4~1.6倍,口服方法的有效期為1~2年。

(3)飲用水加碘:采用1克碘化鉀溶在10萬升飲用水中,水中碘濃度相當於10微克碘化鉀/1升水。由於飲用水隻占總用水的1%~2%,因此在供水係統中加碘是浪費的,在實際中可采用緩慢釋放碘的緩釋器的方法。

(4)碘化食品:可采用在食品中加碘的方法碘化麵粉、碘化大米、碘化糖果、碘化餅幹、碘化醬油或碘化茶等。

(5)藥物治療:盧戈液每滴含0.3毫克碘,可維持20天左右,此方法費用低,簡便易行,在小範圍內比較適用。其次碘化鉀、碘酸鉀片、碘糖丸或碘糖漿等,比較適宜嬰幼兒,不宜大規模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