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令法國傳教士巴多明把法國皮理著的《人體剖學》翻譯成滿文。傳教士羅懷忠精通外科,康熙任命他為內廷行走,可以在內宮自由出入。另外,他還任命羅得先、安泰為隨從醫生。
康熙受到歐洲傳教士的影響,為了是培養自己的高級人才,在京西的暢春園,設立了蒙養齋算學館。康熙讓大臣們從全國各地推薦年輕的科技人才,到蒙養齋學習深造。皇帝還經常提出要以歐洲的、其中包括巴黎製造的各種藝術作品為樣品,鼓勵工匠與他們競賽。
康熙創建的蒙養齋算學館是18世紀我國誕生傑出數學家的搖籃。大數學家梅玨成、明安圖等都是蒙養齋算學館培養出來的。
康熙聘請傳教士任算學館教師,要求他們講授當時已傳入中國的西方數學,並要他們翻譯編輯了《歐幾裏得幾何原本》、《比例規解》等10多部滿漢文數學書籍。這些書籍都收錄在康熙欽定的《古今圖書集成》。
代數在當時被稱作“借根方算法”,又稱“阿爾熱巴拉”,康熙作為曆史上最早接受西方代數學的帝王,曾多次向大臣們談及“阿爾熱巴拉”,而且還親自到蒙養齋授課。
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實踐的經驗積累,康熙終於在晚年組織了兩項重大的全國性科技工程。
康熙帝曾經見到一幅亞洲地圖,圖中關於清朝滿洲地區的地理知識相當缺乏,便有開展測繪工作的打算。後來他從廣州購入儀器,每到東北和江南各地巡視的時候,就命隨行的外國傳教士先測定經緯度。他命耶穌會傳教士先測京師附近地圖,由他親自校勘,認為遠勝舊圖,才下令由中、西兩方人員組成測繪隊進行全國地圖的測繪。
全國地圖的正式測繪是從1708開始的,由法國教士白晉、雷孝思和杜德美等人率領。先從長城測起,然後測北直隸,再測滿洲地區。
為了加快速度,康熙於1711年命增添人員,分兩隊進行。因此關內10餘省,包括西南、西北廣大地區,約用5年時間先後完成。
1718年,一份具有相當水平的《皇輿全圖》終於繪成了。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當時歐洲各國的大地測量,有的尚未開始,有的雖已開始,也未完成,而我國在18世紀初期完成了全國性的三角測量,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列。
康熙帝親自領導的全國大地測量,有兩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一,是尺度的規定。康熙為了統一在測量中所使用的長度單位,規定以200裏合地球經線1度,每裏1800尺,因此每尺的長度就等於經線的1%秒。這種以地球的形體來定尺度的方法是世界最早的,法國在18世紀末才以赤道之長來定米製的長度。
第二,是發現經線1度的長距不等。1702年實測過中經線上由霸洲到交河的直線長度,以後在1710年又在北方邊境地區實測北緯41度至47度間的每度直線距離。
這些測量都可以得出緯度越高,每度經線的直線距離越長的結論。如北緯47度比41度處測得的每度經線的長度大258尺。這是過去的測量中從未得到的結果。
這是世界科學史上一件值得紀念的大事,所取得的成就,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第一流的。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認為:
它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西歐各國所有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康熙不僅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他學習西洋科學的這段曆史,更向我們展示了我國科技史與中西交流史上明麗的一頁。由此體現的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更反映了儒家文化的偉大的感召力。
容閎赤心報國而求學
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和“西學東漸”等進步思潮的影響下,一批有識之士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把國內優秀青年派往國外留學,學習他人之長,增中華國力,表現出超凡的戰略眼光。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就是這樣的人。顯而易見,這是儒家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精神的又一體現。
容閎是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他所倡導的留學教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而這一代代青年又深深地影響了我國曆史的進程。
容閎的家鄉在今廣東省珠海市的南屏鎮,即現在的珠海市南屏鎮,和澳門僅一水之隔。年僅7歲的容閎被送到了澳門一家由澳門英人古特拉富夫人主持的教會小學念書,後又在美國人塞繆爾·布朗辦的馬禮遜學堂讀書。
1847年,容閎因為家境困難,為了求生,他誌願隨布朗夫婦到美國,進入馬薩諸塞州的孟鬆學校學習。兩年後,他考取了著名的耶魯大學,成為該校第一個中國學生。
容閎在耶魯大學讀書時,刻苦鑽研,經常攻讀到深夜。經過努力,他的成績優異,多次奪得英文論文的首獎,蜚聲於校園內外。
容閎的興趣廣泛,選修了多門學科,學識的增長,使他看到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資產階級民主精神,也看清了當時祖國的落後,憂國憂民之心與日俱增。
1854年,容閎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美方不止一次地用優厚的待遇誘勸他留下來,但絲毫動搖不了他的愛國之心,他要把知識獻給祖國,要“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祖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