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回到祖國的容閎,並未受清代朝廷的重用。為了生計容閎隻好到處奔波,尋找工作。他在海關當過翻譯,在洋行裏當過書記員。他雖然得到了溫飽,但總感到自己報國無門。
在這期間,他曾拜會太平天國的幹王洪仁玕,向幹王提出關於建設軍隊、政府、銀行、學校等建議,這是容閎首次提出的為我國謀富強的大計。幹王雖然知道這些建議十分重要,但戰事頻繁,無法實行,把這些建議擱了下來。容閎也離開了太平軍。
自己能為祖國幹些什麼?容閎想起在同外商交往中,我國由於缺專門人才而多次失利,許多應由我國人掌管的要塞、軍艦、海關等重要職務,都任用外國人,甚至與西方國家談判時,我國的首席代表竟是外國人。
想到這裏,容閎為祖國缺少新式教育感到不安。他想如果每年能有一批祖國青年到美國留學,就能造就許多通曉西學的人才。1868年,容閎正式向清代朝廷提出了他的選派留學生計劃,他幾經周折,再三努力,兩年後清代朝廷批準了他的計劃。
1871年夏,容閎在上海開始招生,被選入的幼童先在預備學校補習英文。從1872年至1875年,我國每年派遣30人,完成了留學120人的計劃。
清代朝廷派出的監督,對學生們接受西方新鮮事物和思想非常不滿,對支持學生的副監督容閎更是懷恨在心,多次向朝廷告密,說容閎縱容學生,說這些留學生即使學成回國,也不能為朝廷效力,要求撤回留學生。
朝廷竟然同意了監督的請求,1881年,赴美留學生全部撤回。容閎留學生計劃半途而廢。
1873年,容閎從美國回到天津,向清政府奏請從西方購買武器一事。直隸總督讓他就關於招募華工赴秘魯的簽約問題與秘魯特使談判。
秘魯特使聲稱華工將會受到優厚的待遇。事實上,容閎以前在澳門就親眼見過許多華工,以辮相連,結成一串,被人販子們像牛馬似的牽往船艙,聽說過受騙華工被人販子在市場上拍賣,不少華工因反抗被殺或跳海自殺。
容閎義正詞嚴地怒斥了秘魯特使,並向直隸總督彙報了所見所聞。他欣然接受直隸總督的派遣,到秘魯去調查華工的情況。經過3個月的調查,了解到了華工遭受的折磨和奴隸主的罪惡,並把華工身上被笞、被烙的斑斑傷痕拍成照片,作為奴隸主殘暴虐待華工的罪證。
容閎的秘魯之行,使華工受虐待的真相大白。朝廷宣布禁止華工出洋。秘魯特使雖竭力抵賴,但在容閎拍攝的一幅幅照片麵前,無言以對。
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容閎在美國得知消息,憂憤交加,立即寫信給南洋大臣張之洞的幕僚,建議向英國借款購買軍艦並雇用外兵,抄襲日本的後路,使其腹背受敵。
張之洞請容閎去倫敦借款,但這時,清代朝廷已對日本求和,借款計劃也告中止。
甲午戰爭後,容閎從倫敦回到祖國。他建議實行新政,創立國家銀行,發展資本主義,但都因受到阻撓而失敗。後來,他又組織修建從天津到鎮江的鐵路,不料,德國有山東築路權,不許鐵路從山東通過,容閎不得不放棄築路計劃。
屢遭挫折,容閎開始傾向革命。他結識了維新變法的領袖康有為、梁啟超,經常與他們討論救亡圖存的方略,容閎的資產階級進步思想對他們產生了一定影響。戊戌變法失敗後,容閎參加發動“自立軍”起義。在上海張園的“國會”上,他被公推為會長,並起草了《對外宣言》。
可是,宣言還未正式發表,容閎被列為通緝的首犯,他不得不潛往香港。兩年後到美國避難。
在鬥爭中,容閎認識到孫中山“寬廣誠明有大誌”,並號召各界進步人士要支持孫中山,使資產階級革命成功。1909年,他寫信給他在美國物色的軍事專家荷馬李和財界人士布司,讓他們支持孫中山。
經容閎介紹,孫中山與荷馬李、布司建立聯係,舉行會談,製訂起義計劃。並以孫中山名義,委任布司為同盟會駐國外全權財務代辦,向紐約財團貸款,籌組臨時政府等。
1910年5月,82歲的容閎病倒了。當武昌起義成功的消息傳到美國,容閎非常高興,並致函:
你們代表了四億五千萬人民——那些近三百年來深受壓製的人們——高呼著共和國,為解除人民的痛苦去贏得自由和獨立。
他的信,使資產階級革命派深受鼓舞。
孫中山高度評價容閎的愛國精神和革命業績,稱他為“建偉大事業、以還吾人自由平等幸福”的老同誌,並致函,希望他回國參加建設。可是,容閎接到孫中山來函時,已臥床不起。
1912年4月21日,容閎在美國逝世,終年84歲。他在臨終遺書中讓他兩個生長在美國的兒子回國服務,寫道:
吾費如許金錢,養成汝輩人才,原冀回報祖國。
老人金子般的語言,激勵著兩個兒子。他們回國後,兩人都為社會建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