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3)

第二十三章

子語魯大師樂

子語①魯大師②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③如也;從之,純如也,皦④如也,繹⑤如也,以成。”

儀封人⑥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嚐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注釋】

①語:告訴,動詞用法。

②大師:樂官名。

③翕:xī,意為合、聚、協調。

④皦:jiǎo,音節分明。

⑤繹:連續不斷。

⑥儀封人:儀為地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係鎮守邊疆的官。

【解釋】

孔子對魯國樂官談論演奏音樂的道理說:“奏樂的道理是可以知道的:開始演奏,各種樂器合奏,聲音繁美;繼續展開下去,悠揚悅耳,音節分明,連續不斷,最後完成。”

儀這個地方的長官請求見孔子,他說:“凡是君子到這裏來,我從沒有見不到的。”孔子的隨從學生引他去見了孔子。他出來後(對孔子的學生們)說:“你們幾位何必為沒有官位而發愁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以孔夫子為聖人來傳道於天下。”

【故事】

周公創製禮樂製度

中華之“禮”發端於周公,是周公通過製定周王朝典章製度,開啟了中華民族以禮為人處世的先河。

那是在周武王滅商朝建周朝之後,為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實行了“封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貴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王朝的屬國。周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周成王繼位,周武王的弟弟周公輔政。

這時,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結商紂子武庚和徐、奄等東方夷族反叛。周公毅然出師,3年後平定叛亂,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

為了控製東征後新占領的東部地區,周成王封周公的兒子伯禽為魯國的國君,建立魯國,管理徐、奄之民和從殷都遷來的移民,擔負穩定東部地區局勢,充當周王朝政權藩屏的任務。

臨行前,周公告誡伯禽說:“你不要因為當了國君就驕傲起來而怠慢了士人。我在國家中地位是不低的,但是我還是謙虛待人,總擔心因為自己工作做得不好,而失去天下的士人。你到魯國去,絕對不要因為是國君就看不起人。”

伯禽又問周公:“請問如何治魯?采用什麼方法有效?”

周公說:“品德高尚而能恭恭敬敬者必定會發達興旺;屬地廣大富庶而能節儉者必定會安寧,官高位顯而待人謙遜者,必定會越受人尊敬;兵多將強而不輕敵者,必能取勝;聰明智慧而又自以為愚者,必能不斷進步;學識淵博而又自以為淺薄,虛心學習者,必定能日益增長見識。這六者都是謙虛的表現。所以《易經》中說,有一種品德,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身,這就是謙虛啊!”

伯禽到了魯國以後,遵照父親的教導來對待臣民,治理國家。當時魯國君臣團結,社會風氣也很好。魯國被人稱為“禮儀之邦”。

周公是一位德才兼備並且忠心耿耿的臣子,他還在周成王以後,營建東都洛邑,就是現在的洛陽,並在洛邑開始了製定各種典章製度的工作。

周公在“分邦建國”的基礎上總結、繼承和完善,係統地建立了一整套有關“禮”、“樂”的完善製度。這就是後世所謂的“周公製禮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