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覺得這的確是自己的錯。5天後的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了。可是到了那裏,發現老人又等在那兒了。
老人見了張良,生氣地說:“你怎麼又落在我後麵了?過5天再來吧!”說完又走了。
又過了5天,這次,張良不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來了。
老人一看挺高興,就說:“嗯,這樣才對嘛!”說完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你從今天起,認真研讀這本書。過10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能做帝王的老師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穀城山下看到一塊黃石,那就是我了。”
老人說完,飄然而去。
張良怔怔地愣在那裏,半天沒回過神兒來。等到早上天亮時,他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他知道,這是輔佐周武王伐紂的薑太公的兵書!一時欣喜若狂,知道自己得到了世間寶物。
張良十分珍愛《太公兵法》,從此以後,每天反複地學習、研究,終於弄懂了其中排兵布陣的道理。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這時,沛縣的劉邦率領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麵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見劉邦勢眾,又是一個想幹大事的有誌之士,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
自從歸附劉邦,張良就根據從《太公兵法》中學得的知識,經常向劉邦獻計獻策。每次劉邦都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
由於其計策多有成效,劉邦就任命他為軍師。從此,張良宏圖大展,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成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一起,被稱為“漢初三傑”,他們都是漢王朝的開國元勳。劉邦稱帝後,封張良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穀城山下看見了老人當初說的那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
張良去世以後,他的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了一起,以示永久紀念。
張良得到了世上高人的指點,就是因為他充分地尊重老人,以大禮參拜,才贏得了老人的賞識,在其指引下終成大器,流芳千古。
明山賓忠厚講信用
明山賓是南北朝時的人,他曾做過南北朝時梁朝的禦史中丞這樣的高官。他做官清正廉潔,為人忠厚耿直。在擔任州官時,正碰上災年,顆粒不收。他就把官倉的糧食撥出來救濟老百姓,因為這件事而觸怒了朝廷。朝廷以他耗費國庫為罪名,把他的田園房舍都沒收歸官了。
明山賓雖然做了好多年的官,但生活一直很清苦。一次,他竟窮得不得不把自己駕車的牛賣掉來應付家庭生活開支。
這天,他站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把牛賣了。明山賓拿著賣牛的錢往家走。猛然,他想起一件事,便又急忙跑回了集市。
那人正向周圍的人誇耀他買的牛如何便宜,猛然看見明山賓追來,以為他要來重新講價錢,便搶先道:“咱們可是講定了的,一手錢,一手貨,這牛現在是我的了。”
明山賓喘息了一陣說:“你誤會了。我忘了告訴你一件事,這牛曾經患漏蹄症,雖然治好了,保不了以後不發病,這事我不能不告訴你。”
那人聽了這番話,馬上變了臉色,要和明山賓重新講價錢。明山賓沒有猶豫,按新講定的價錢退還給那人很多錢。
周圍的人見到這個情景便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有的讚揚明山賓誠實,講信用;有的說他太傻,不會做生意。明山賓毫不理會,拿著剩下的錢坦然地離開人群,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