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3 / 3)

正因為伊尹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強烈的濟天下之難的責任心,所以才建議湯踏上了伐夏救民,滅夏興商的革命大道,而他本人也投身於這場壯麗的事業中。

伊尹知道湯總是惦記著推翻桀的大事。他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總想找個機會和湯談一談自己對這事的看法。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吸引湯的注意,這一次故意把飯菜做得特別鹹,下一次又故意不放鹽。

湯感到飯菜不順口,不對味,就叫過伊尹說:“你最近做的菜,不是鹹,就是淡,是為什麼呢?”

伊尹說:“大王,這是我在試探您還知道滋味不知道。從今天起,我一定把飯菜做好。不然,大王殺我的頭!”

從那以後,伊尹做的飯菜鹹淡適度香甜可口,味道很合湯的胃口。湯非常滿意,又把伊尹找來說:“看來,你的進步很大,做菜的本事果然不凡。”

伊尹連忙借題發揮,有所指地說:“大王,這並沒有什麼值得誇獎的。菜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隻要把佐料搭配好,吃起來自然有味。這和您治理國家是一個道理,既不能無所作為,也不能急於求成。隻有掌握好分寸關節,才能把事情辦好。”

湯聽了連連點頭,心想:“誰能知道,在我的廚房裏竟有這樣一位難得的人才!”於是,湯立即宣布解除伊尹的奴隸身份,讓他做了大臣。

伊尹心懷感激地對湯說:“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

從此以後,伊尹盡心盡力為湯出謀劃策,逐漸成為了湯的主要助手。有一天,伊尹向湯建議,鑒於夏桀昏庸殘暴,不要再向夏送貢品了。同時,他還建議湯控製一些小國,使他們歸附湯。湯采納了這一計劃。

桀不甘心自己的勢力範圍縮小,就以商國沒有進貢為借口,聯合起九夷族的力量,氣勢洶洶地討伐商國。湯聽到這個消息,對伊尹說:“現在桀找上門來打仗,我們打還是不打呢?”

伊尹沉思了片刻,然後說:“桀這次集中了九夷族的兵力,說明他還有一些戰鬥力,我看不如避其鋒芒,先恢複向夏進貢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湯立刻派人把貢品送到桀的軍營。

桀見了堆積如山的財寶,十分得意,笑著對手下人說:“看來,湯還是怕我的呀!”於是,桀帶著貢品滿載而歸收兵回國了。

第二年,商國又不向夏進貢了。桀暴跳如雷,發號施令,集合本國一些軍隊,覺得不一定能打敗商湯,於是想再次召集九夷族一起去討伐商國。可是,九夷族也逐漸看到了夏桀的種種昏庸表現,已經不願意為夏朝出兵賣命了。

這時,在夏桀的附屬國中,真正能聽桀調遣的隻剩下昆吾國這一個了。伊尹與商湯分析了這一形勢。湯對大臣們說:“服從桀的人越來越少,我們隻要打敗他的最後一個幫手昆吾國,夏亡的日子就不遠了。”於是,湯和伊尹率領商國軍隊北上,迅速打敗了昆吾國,消滅了桀的最後一支外圍力量。

桀惱羞成怒,帶兵傾巢出動與湯決戰。商軍以逸待勞,早已等候在鳴條這個地方。

伊尹和湯鼓勵將士們奮勇殺敵,振奮精神。湯傳下法令說:“桀做盡了壞事,我們要去討伐他,大家要聽從命令。對殺敵立功的,我要給予重賞,決不食言;對不服從命令的,我也絕不客氣!”

將士們下定死戰的決心。交戰這一天,天剛亮商軍就衝了過去,勢不可擋,將士們非常勇猛。夏桀的隊伍有一部分趕緊逃命,大多數投降了商軍。湯乘勝追擊,把夏桀趕進安徽南巢山中。夏桀困於山中,由於沒有援兵,當地的百姓也痛恨他,最後餓死在南巢山裏。

湯率領軍隊攻入了夏朝的國部,夏滅亡了,湯建立了商王朝,並定都於亳,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二個王朝。商湯廢除了夏的政令,並作《湯誥》告誡諸侯要敬畏上天,修行德政,為民謀利。

伊尹作戰勇敢,智慧超群,為湯開國創業立下不少功勞,他由一名當廚師的奴隸,一直成為輔助國君的大臣,後來當上了右丞相。因此,伊尹深受國王的賞識和人民的愛戴。

胸懷報國之心的伊尹不僅輔佐成王開創了商王朝,後來又輔佐成湯的兒子大丁、外丙、仲壬和成湯之孫太甲,為三朝功臣,他主持建造了偃師商城,規範了甲骨文,提出“以德治國”、“任人唯賢”等立國大計,被曆代尊為賢相,稱“中華第一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