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3 / 3)

在錢惟演請的這3個文人當中,當時還頂屬歐陽修的才華出眾,名氣大。但歐陽修認為,謝希深、尹師魯寫文章一定有值得自己借鑒的長處。於是,歐陽修決心抓住這個有利機會,取別人之長來補己之短。

3個文人苦思冥索,終於各成一篇記文。歐陽修拿自己的文章與兩位好友的文章進行比較,並與之相互交流。

謝希深的記文寫了700字;歐陽修用500字寫成;尹師魯寫得更短,全文才380多字,敘事清晰,結構謹嚴,遣詞造句恰到好處。

歐陽修拜讀尹師魯的文章,讚不絕口:“寫得好,寫得好!”他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隨後,驛舍主人錢惟演趕緊安排3位文章大家就餐。宴席間,幾個人紛紛表示,要再次撰寫記文,使驛舍更加增色。錢惟演更是萬分感謝,對他們的嚴謹態度欽佩不已。在席間,歐陽修屢屢讚美其他兩位的文章各得千秋,是自己學習的榜樣。還引用孔子的話說,“三人行,必有吾師”。

吃過飯後,歐陽修又提上一壺好酒,買來幾道可口的好菜,來到尹師魯的住處,誠懇地向尹師魯討教。尹師魯被歐陽修那種虛心好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也就打消了種種顧慮,與歐陽修探討起寫文章的技巧來。他誠懇地說:“你的文章不錯,可就是文字欠簡練。”

兩位摯友一邊飲酒,一邊談論。果然話語投機,竟是滔滔不絕,直至一輪紅日東升,歐陽修方盡興而歸。

回到家裏,歐陽修便按好友尹師魯指出的問題,重新撰文。他凝神靜想片刻,突然腦中文思泉湧,筆走龍蛇,從謀篇布局到遣詞造句,比前文更加主題鮮明、字句凝練。

這一篇文章更完善、精粹,較尹師魯還少了20個字,真是更上一層樓。但歐陽修還是把重新撰寫的文章拿給尹師魯審閱,以求精益求精。尹師魯看了歐陽修改過的文章後,讚揚他說:“你進步真快,真是一日千裏啊!”

最後,錢惟演就用歐陽修的文章作為驛舍的記文。而這座驛舍也因為歐陽修撰文而遠近聞名。

歐陽修尊友的美德在許多事情上都有體現。宋仁宗曾經命翰林學士宋祁修撰《新唐書》。宋祁用了10多年時間,刻意求精,把該書的主要部分《列傳》編寫完了。這時,為了加快速度,皇帝又命歐陽修參加修撰,負責《紀》、《誌》的編寫工作。

書成之後,宋仁宗感到全書體例及行文風格不一,要歐陽修從頭潤色。歐陽修把《列傳》部分認真讀過之後,感到寫得很好,有獨到之處,自己對唐代一些人物的看法與宋祁不同,但不能妄加修改強加於人。於是,他奏明宋仁宗,決定一字不易。

按照北宋時期慣例,史書修成後,不論多少人參加編寫,隻署官位最高的名字。歐陽修當時是宋代的參知政事,比宋祁的官位大得多,當然該在全部書上署他的名字了。

但歐陽修覺得自己隻參加了一部分工作,書的大部分是由宋祁寫的,便隻在《紀》、《傳》兩部分署了自己的名字。他打破了慣例,不署全名,表現了尊重對方,以禮謙讓的美德,深受人們的稱讚。

有一次,歐陽修得到一幅古畫,畫的是一叢牡丹花,花下臥著一隻小貓。他覺得這畫很好看,就掛在了客廳裏。這時歐陽修已經名氣很大,而且孩子也長大了。他又與當朝丞相吳正肅成了親家,在社會交往中成為了名流人物。

一天,吳正肅來歐陽修家做客,歐陽修便在客廳裏作陪。吳正肅看到歐陽修家客廳中的這幅古畫,連連誇讚畫得好。歐陽修自以為應該謙虛一下,便說:“還過得去吧,也不見得十分精彩。”

“怎麼不精彩?”吳正肅認真起來。

歐陽修信口說:“你看,這花的顏色並不水靈,如果畫露珠兒上去,豈不更好?”

吳正肅立刻站起身,走上前去,指著畫說:“老弟,你錯了!這裏畫的是正午牡丹,怎麼可以有露珠呢?你瞧,花瓣是張開的,花的顏色有些發幹,正是陽光照射的結果。還有,你注意到這隻小貓了嗎?”

歐陽修對親家前麵說的話已經佩服了,又聽他說到了畫中的貓,就急切地問:“貓?這又有什麼說道呢?”

吳正肅分析說:“你看,如果是早晨的牡丹,應是花苞未開,伴有露水,而且貓眼的瞳孔是圓的。而現在,貓眼的瞳孔眯成一條線,完全是正午的特征。”

歐陽修連連稱是,暗想:我雖然得了此畫,卻不曉得其中奧妙,真是個門外漢!他歎了一口氣,對吳正肅說:“看來我們這些舞文弄墨的人,真需要好好地向生活學習呀!否則,盡管文章寫得多,也不會有生命力的。我真應該先向你學習了!”

歐陽修到了晚年,已經名噪天下,但他仍把以前所寫的文章反複斟酌,逐字逐句地修改。歐陽修的妻子勸他說:“何必自討苦吃呢?你這麼大年紀了,難道還怕先生責怪嗎?”

歐陽修笑著解釋說:“如今不是怕先生責怪,而是怕後生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