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3)

第四十章

西門豹做鄴縣令治惡

魏文侯的時候,西門豹做鄴縣令。他了解到鄴地的三老、豪紳常年向百姓征收賦稅,一部分說為“河神”娶媳婦,剩下的再同廟祝、巫婆一同瓜分。而貧苦人家的女兒,被迫放到河中漂流沉沒。

又到了為“河神”娶媳婦的那天,西門豹到河邊見三老、官吏、豪紳、巫婆以及鄉間的父老們都到了。

西門豹說:“叫‘河神’的媳婦過來,看看美不美。”巫婆們就將新娘從帳子裏扶出。西門豹看了看說:“這個女孩不美,煩勞大巫婆到河中報告“河神”,需要換一個漂亮的,後天送她來。”就讓士兵抱起大巫婆投進河裏。

過了一會兒,西門豹說:“大巫婆怎麼還不回來呢?徒弟去催促她一下。”就這樣總共投進河裏三個徒弟。接著又把三老投進河裏。

等了好長時間,西門豹說:“巫婆、三老不回來,怎麼辦?”這時豪紳們都跪在地上磕頭,把頭都磕破了。西門豹說:“起來吧。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們都離開這裏回家吧。”鄴縣的官吏,從此以後,不敢再說替河神娶媳婦了。

後來西門豹開鑿渠道,澆灌農田,農田都得到灌溉,百姓因此富裕起來。所以西門豹做鄴縣令,名聞天下,恩德流傳後世。

18歲做《銅雀台賦》

曹植,字子建,生於東漢末年,是三國時代魏國詩人,在古代文學史上非常著名。天資聰穎,10多歲能夠寫辭賦。

曹植天資聰穎,剛過10歲就已讀了幾十萬字的詩賦文章,能夠大段大段地背誦出來。再長大一些,就陸續寫出了十幾萬字的辭賦,不但情真意切,而且詞采華茂,受到當時文人學士的盛讚,認為這位早慧的小才子的文學才華已經超過了比他大5歲的哥哥曹丕(曹丕也是有名的文學家)。

他的父親曹操,不但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著名詩人。聽別人在他麵前誇獎曹植,就命兒子把平日寫的詩文拿幾篇來看一看。

曹植立刻選了一些詩文送給父親,曹操看後大為驚奇,覺得別人說兒子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以至許多讚美的話,都不是信口開河,更不是為了當麵討好他才說的場麵話。

可是,兒子年齡還小,能寫出這樣好的詩文嗎?曹操有些懷疑,把曹植叫來,問他這些詩文的作者到底是誰,是否確是自己所寫。曹植坦然地說:“兒子寫詩作文,從來是抒自己所感,寫個人所思。別人的思想感情,跟兒子有什麼關係呢?兒子決不會把別人的詩文當作自己的,請父王放心!”

曹植見父親還沒有完全消除懷疑,便誠懇地說:

“如果父王不信,不妨麵度!”

曹操聽罷,笑了一笑,不置可否。

後來,曹操命人建造的銅雀台落成了。這個銅雀台,是曹操用來作為文人聚會、飲酒賦詩的場所。曹操這時郴僅想趁機考一下曹植,而且想同時考考幾個兒子的文才。在舉行落成典禮那一天,他率領文武官員登台觀賞,要兒子們也全部到場。

曹操對兒子們說:“今日銅雀台落成,你們每人各作一篇賦,慶賀一番如何?”

當幾個兄弟還在苦苦思索時,曹植很快就寫出一篇《銅雀台賦》呈給父親,使兄弟們都自愧不如。曹操讀了這篇新作,進一步證實曹植才思敏捷,從此就另眼看待了。

雖然,銅雀台麵試是曹植18歲時的事,但如果他不是童年早慧,打下良好的基礎,怎麼能比過兄弟們呢?

胡光墉經商先義後利

在清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商業活動越來越頻繁,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單純地輕“利”,甚至認為“義”也是“利”,而且是一種長遠的、更大的利。這種宏闊視野下的清醒認識,在清代晚期著名徽商胡光墉身上體現得最為鮮明。

胡光墉,徽州績溪人。因為他擁有一顆大義之心,做到了“先義後利”,所以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一代商聖”。

胡光墉首先以國家大義為先,他認為,作為一個商人,如果隻想著為自己賺幾個錢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隻有國家安定,商人才可能做生意。因此,他利用自己的財富幫助左宗棠為國家和民族做了很多好事。

胡光墉向左宗棠提出買洋槍洋炮的建議,左宗棠聽後開始並不認同。但胡光墉確信,自己的建議是對國家有利的,是能夠幫助左宗棠的;而且他認定左宗棠是一個為國家盡忠效力的大將,自己幫助左宗棠做事,就是在給國家效力。因此,胡光墉堅持了這個建議。左宗棠後來讓胡光墉負責采運。

憑借辦洋務的精明,胡光墉來往於這些洋行之間,精心選擇,討價還價,大批軍火得以轉運西北,僅1875年在蘭州就存有從上海運來的來複槍“萬數千枝”。這些洋槍洋炮,在左宗棠後來收複新疆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力於槍炮者居多。”

左宗棠對於胡光墉在上海的采運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在一份奏折中,竭力主張對胡光墉進行獎敘,要求破例給胡光墉賞穿黃馬褂以示恩寵。清代朝廷經過一番議敘,批準了左宗棠的請求。

胡光墉還替左宗棠籌措軍餉。在當時,清代朝廷國庫不寬裕,打仗要花很多錢,很多時候,都是胡光墉支援。胡光墉還替左宗棠買糧食,買馬料,而且他很早就已經介入藥業,但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保證左宗棠效力國家。

在當時,胡光墉發現左宗棠的部隊一出征,士兵就水土不服,發生疾病,於是主動跟左宗棠講,自己要開個藥廠,就叫“雪記”,因為他的字叫雪岩,專做部隊所需的藥,而且是白送給部隊,不要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