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3)

第二十三章

博學而無所成名

子罕①言利,與②命與仁。

達巷黨人③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禦乎?執射乎?吾執禦矣。”

子曰:“麻冕④,禮也;今也純⑤,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⑥也;雖違眾,吾從下。”

【注釋】

①罕:稀少,很少。

②與:讚同、肯定。

③達巷黨人:說達巷黨這地方的人。

④麻冕:麻布製成的禮帽。

⑤純:絲綢,黑色的絲。

⑥泰:這裏指驕縱、傲慢。

【解釋】

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讚成天命和仁德。

達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說:“孔子真偉大啊!他學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麵的專長來稱讚他。”孔子聽說了,對他的學生說:“我要專長於哪個方麵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孔子說:“用麻布製成的禮帽,符合於禮的規定。現在大家都用黑絲綢製作,這樣比過去節省了,我讚成大家的作法。(臣見國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這也是符合於禮的。現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這是驕縱的表現。雖然與大家的作法不一樣,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

【故事】

季劄治國不受王位

季劄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個兒子。他聰明能幹,吳王很喜歡他。

公元前561年,吳王得了重病,雖然當時規定王位應該由長子繼承,但吳王卻想將王位傳給季劄。

季劄對父親說:“禮製的規定是大家公認的,父王怎麼能隨便廢棄呢?而且同是父王的兒子為什麼隻對我施與私情呢?這是萬萬不成的。王位還是由大哥來繼承吧!”

吳王見季劄態度堅決,就讓大兒子繼位執政,而且兄弟依次相傳。在哥哥們執政期間,季劄輔助治理國事,十分盡力。

後來他的三哥又要把王位傳給季劄;可季劄覺得自己幫助哥哥治國,多為百姓做好事就很開心了,不一定非要繼承王位。

他對哥哥說:“做人隻要行為正當、品格高尚就好,至於榮華富貴,猶如秋風過耳,天際浮雲,我是不關心的。”季劄不但沒有接受王位,還前往自己的封地延陵隱居起來。

三國第一勇將呂布

呂布從小隨母習文作畫,聰慧好學,一點就通,過目不忘。他生性好鬥,力大過人,喜舞槍弄棒,身高體重超出常人。他青少年時代的許多事情常常被世人提及,五原地區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並引以為自豪。

176年,鮮卑部落軍事聯盟四處武力擴張,對東漢進行掠奪戰爭。呂布因其勇武在並州任職,並州刺史丁原擔任騎都尉,在河內駐紮,任命呂布為主簿,對他很親近。

漢靈帝死後,丁原接到何進的征召,率領軍隊到洛陽,密謀誅殺宦官,被任命為執金吾。呂布擅長騎射,膂力過人,被稱為“飛將”。適逢何進為宦官所殺,董卓入京,誘呂布殺丁原,進而吞並丁原的軍隊,並任命呂布為騎都尉,同他發誓結為父子,對他十分欣賞信任。不久再任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關東軍起兵討董卓時,呂布因與董卓的愛妾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所以心中十分不安。當時,王允等密謀暗殺董卓,於是拉攏呂布,呂布答應,成功刺殺董卓,任職奮武將軍,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董卓死後兩個月,其舊部屬李傕和郭汜攻入京城。呂布戰敗,於是倉皇出逃。

呂布先投靠袁術,但因袁術不滿他自恃有功而被拒絕,於是呂布改投袁紹。在袁紹處,呂布與他聯手大破黑山軍,但呂布又恃著功勞,向袁紹請兵,袁紹不應許,呂布將士又多暴橫,所以呂布又被袁紹趕走。之後呂布投靠了張楊。

194年,曹操帶兵討伐陶謙時,張邈與陳宮叛曹迎呂布為兗州牧。當時曹操東征徐州陶謙,聽到消息後立即回師,與呂布數次征戰,最終,呂布不敵,東投劉備,劉備讓他屯兵小沛。

後劉備與袁術相爭,呂布乘機奪取了徐州,自稱徐州牧。劉備隻好投於呂布,呂布反讓他屯兵小沛。呂布自稱為徐州牧。

196年,袁術派大將紀靈帶領步騎共3萬多人馬征討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在離小沛西南1千米的地方紮下營寨,派衛士去請紀靈等將領。

呂布對紀靈等人說,他生性不愛看別人爭鬥,隻喜歡替別人解除紛爭。他命門候在營門中豎起一支戟,說:“諸位看我射戟上的小支,如一發射中,諸君當立即停止進攻,離開這裏;如射不中,那你們就留下與劉備決一死戰。”

呂布引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好中了小支。諸將大為震驚,誇讚說:“將軍您真是有天神般的威力呀!”這就是轅門射戟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