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 / 3)

王安石執政時推行新法,歐陽修雖然是反對者之一,經常發生激烈的爭論,但歐陽修卻一直愛護著王安石,王安石一直很尊敬歐陽修。他們兩人終生以詩文贈答和書信往來,維持著深厚的個人友誼。

兩人的友誼一直持續到晚年,並經受住了政見不一的嚴峻考驗。1072年歐陽修去世,王安石曾撰祭文悼念。高度評價了歐陽修的道德情操、學術文章。

後來有人認為,有關歐陽修的祭文,當以王安石之文為第一。歐陽修立朝大節、坎坷困頓,無不見於其中,表達了對他深切懷念之情,顯示出平生知己的深厚感情。

縱觀歐陽修與王安石兩人交往始末,基本上是義兼師友。講友誼而不無原則地隨和,明是非又不影響情誼,這恰恰源於他們政德和文德理想的可貴品格。

陸遊與辛棄疾的友情

陸遊與辛棄疾既是南宋抗金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時期文壇的兩座豐碑。兩人的年齡相差15歲,但他們之間有過一段超越年齡的友情佳話。

陸遊,南宋大詩人。曾投身軍旅生活,其一生筆耕不輟,其9000多首存詩內容極為豐富。

辛棄疾,南宋大詩人。他21歲參加山東抗金義軍,創立了名震中原的“飛虎軍”,主張抗金複土。

陸遊與辛棄疾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還要從南宋時期頗有爭議的人物韓侂胄發動北伐說起。

收複中原一直是南宋時期絕大多數人的呼聲。宋寧宗趙擴時,韓侂胄借助收複中原這麵大旗,有意拉攏主張抗金的人士,借此提高威信。當時許多主戰派人士抱著報國宏願,紛紛出山與韓侂胄合作,在這串人員的名單中,就包括陸遊和辛棄疾。

不過,77歲高齡的陸遊滿懷期冀,卻很快就失望了,韓侂胄隻是借重陸遊的名望,對他並不信任也沒有委以重任。陸遊開始認識到韓侂胄並不能擔當起恢複中原的大任,他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他在京城僅僅待了一年,便匆匆返回紹興老家了。

陸遊回家還不到一個月,已過花甲之年的辛棄疾被任命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在此次任命之前,他被冷落在江西上饒閑居達8年之久,此次之所以能夠複出,也與韓侂胄的北伐策略密切相關。

到了紹興,辛棄疾立即前往拜會詩才出眾,影響和名望極高的主戰派人物陸遊。再加上陸遊剛從京城回歸不久,辛棄疾想在第一時間將北伐這件事告訴陸遊,征詢他的意見。

在浙江紹興山陰一所破舊的草堂邊,兩位白發蒼蒼、精神矍鑠的老人相遇了,他們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久久不肯放開,激動得熱淚盈眶。他們雖然相差了整整15歲,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心靈的溝通。交談之餘,他們發現彼此有著太多的共同語言與誌趣愛好。

陸遊與辛棄疾都有過顛沛流離的早年生活,都具備愛國愛家的赤膽忠心,都有著奔放豪爽的性格,都視恢複中原為己任。陸遊有過火熱的軍旅生涯,辛棄疾更是有著萬馬叢中取敵將首級的壯舉。陸遊文采飛揚,是聞名天下的大詩人,辛棄疾才情出眾,是南宋豪放派的一代宗師。

在仕途上,他們又都有著被冷落的失意,被排斥的無奈,以及抱負無處施展的苦悶。相同的身世加深了他們彼此的理解與信任,使他們更加心意相投,英雄相惜。在度過了大半個人生之後,此時相見,真正是欲說還休,相見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