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3 / 3)

李廣命令手下騎兵散開分兩翼包圍過去,自己搭弓射箭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一問,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他們剛把這位匈奴射雕獵手捆好,上馬準備回軍營,遠遠望見有幾千名匈奴騎兵衝過來。

匈奴兵望見漢軍這100多名騎兵,以為是漢軍派來誘騙他們中計的疑兵,都大吃一驚,立刻上山擺開陣勢,準備迎戰。

李廣手下的騎兵,不少人膽戰心驚,想要飛快逃回漢營。李廣對他們說:“我們離開漢營幾十裏,現在這100多人馬往回跑不遠,匈奴兵就會馬上追過來。現在我們停下來,匈奴兵一定認為我們是主力部隊派來誘騙他們中計的,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

接著,李廣向手下騎兵發令說:“前進!”一直前進到了離匈奴陣地約有兩裏路的地方才停了下來。然後又發令一齊下馬,把馬鞍全卸掉。

這時,騎兵們發急了,說:“敵人這麼多,而且距離我們這麼近,萬一情況緊急,又怎麼辦呢?”

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走,現在我們下了馬,卸了鞍,表示不走,擺出讓他們追的架勢,他們更加相信我們是疑兵。”

果然,匈奴兵一動也不動地觀望著。

匈奴陣地上,有一個騎白馬的軍官,走出來監護他們的隊伍。李廣看見了,立刻上馬同10多名騎兵飛奔過去,一箭把他射死。然後再回到自己隊伍中卸下馬鞍,叫士兵們都把馬放了,躺下來休息。

這時,恰巧天快黑了,匈奴兵始終捉摸不定,不敢前來攻擊。到了半夜,匈奴兵認為漢軍就埋伏在附近不敢前進,連夜撤走了。天亮後,李廣才帶著100多名騎兵安全地撤回漢營。

這次遭遇戰中,李廣體現了其臨危不亂而且善於應變的良好品質。士兵們都傳頌李廣的冷靜、機智。

至漢武帝劉徹即位,眾臣認為李廣是名勇將,漢武帝於是調任李廣任未央宮的衛尉。這時大將程不識任長樂宮衛尉,他倆從前都以邊郡太守的身份統領軍隊,卻有截然不同的帶兵方法。

程不識以嚴格治軍而聞名,他注重部隊的編製、隊列和陣式,晚上敲刁鬥巡邏,軍中事務繁瑣。士兵們苦於程不識太嚴,都喜歡跟隨李廣作戰。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穀。漢軍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穀;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出兵;李廣任驍騎將軍,率軍出雁門關。四路將領各率1萬名騎兵。

這一次,由於匈奴兵多勢盛,漢軍出師不利。李廣終因寡不敵眾,在受傷的情況下被俘。

匈奴主一直就聽說李廣本領高,是個人才,命令部下說:“捉到李廣,一定要活的給我送來。”匈奴兵把李廣射成重傷,就讓他躺在一張網裏,掛在並排的兩匹馬中間抬著走。

李廣一路裝死,走了10多裏,偷眼看見旁邊有個年輕的胡人騎著一匹好馬,馬上要從身邊走過。這時,隻見李廣縱身一跳,跳到那青年的馬上奪了弓箭,把那青年推下馬去,快馬加鞭,向南飛跑。

匈奴反應過來後,派了幾百名騎兵追李廣一個人。李廣一麵忍著傷痛飛跑,一麵取出那青年的弓箭,轉身射殺快追上來的匈奴兵,最後終於脫險,收集餘部回到了京師。

李廣展現出的驚人騎射技術,給匈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正是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的由來。

李廣單騎脫險後,匈奴仍然屢屢進犯,這一次他們攻入遼西,擊敗了屯兵漁陽的韓安國。於是漢武帝召李廣,封他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聽說“飛將軍”李廣在那裏駐守,好幾年不敢入侵右北平那一帶地區。

公元前121年,李廣以郎中令身份率4000名騎兵從右北平出塞,與博望侯張騫的部隊一起出征匈奴。李廣部隊前進了數百裏,突然被匈奴左賢王帶領的4萬名騎兵包圍。李廣的士兵們都非常害怕,李廣就派自己的兒子李敢先入敵陣探察敵情。

李廣率幾十名騎兵,衝入敵陣,直貫匈奴重圍,抄出敵人的兩翼而回。回來後向李廣報告說:“匈奴兵很容易對付。”李廣的軍士聽了才安定下來。

李廣布成圓形陣勢麵向四外抗敵。匈奴猛攻漢軍,箭如雨下,漢兵死傷過半,箭也快射光了。李廣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滿不要發射,他手持強弩“大黃”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漸漸散開。

這時天色已晚,漢官兵都很害怕,但李廣卻意氣自如,更加致力於整飭軍隊。軍中官兵從此都非常佩服李廣的勇氣。

第二天,李廣又和敵兵奮戰。正在這時,博望侯張騫的救兵趕到,解除了匈奴之圍。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令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北打擊匈奴,以徹底根除匈奴若幹年來的侵擾。這是漢代朝廷對匈奴采取的最大一次軍事行動,規模空前。

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漢武帝認為他年老未被啟用。後來漢武帝終於任命其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但暗地裏囑咐衛青不要讓李廣與匈奴單於正麵對陣。

漢軍出塞後,李廣希望作為先鋒正麵對抗單於,衛青不接受他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照文書說的辦。

李廣內心極其惱怒地回到營中,他沒有向衛青告辭就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了。結果部隊因無向導而迷失了道路落在大將軍後麵,耽誤了約定的軍期。

在這次大規模的漠北之戰中,衛青創造性地運用車騎協同的新戰術,命令部隊以武剛車“自環為營”,以防止匈奴騎兵的突然襲擊,而令5000名騎兵出擊匈奴。最後取得輝煌戰果,從根本上打擊了匈奴的軍事力量。

部隊勝利會師後,由於要向漢武帝彙報此戰的經過,衛青派長史拿了幹糧酒食送給李廣,順便問起李廣等迷路的情況。李廣誤了軍期,要被上報,一時羞愧難當,當著長史的麵拔刀自刎。

李廣部下從將軍到軍士、大夫一軍皆哭。百姓聞之,無論認識與不認識他的男女老幼,皆為之流淚。

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嚐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願為他出死力。

李廣為抗擊匈奴,英勇殺敵,報效國家,為保衛邊疆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機智勇敢,與士兵同甘共苦。他幾乎一生都奔馳在北國邊疆戰場上,不愧是一位充滿報國熱情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