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2 / 3)

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進、潘美率領三路大軍北伐,並且派楊業做潘美的副將。三路大軍分路進攻,旗開得勝。潘美、楊業的一路人馬出了雁門關,很快就收複了4個州。

其中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因糧草不濟逐漸落後,中路軍田重進隨後也被打敗,宋軍敗局已定,宋太宗於是命令各路宋軍撤退。但潘美率領的西路軍卻還有另外一個任務,就是掩護4個州的百姓撤退。

潘美、楊業接到命令,就領兵掩護4個州的百姓撤退到狼牙村。那時候,遼軍已經占領寰州,來勢很猛。楊業建議派兵佯攻,吸引住遼軍主力,並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撤退。

監軍王侁反對楊業的意見,說:“我們帶了幾萬精兵,還怕他們?我看我們隻管沿著雁門大路,大張旗鼓地行軍,也好讓敵人見了害怕。”

楊業說:“現在的情況是敵強我弱,這樣幹一定會失敗。”

王侁帶著嘲笑的口吻說:“楊將軍不是號稱無敵嗎?現在在敵人麵前畏縮不戰,是不是另有打算?”

這一句話把楊業激怒了。他說:“我並不是怕死,隻是看到現在時機不利,怕讓兵士們白白喪命。你們一定要打,我可以打頭陣。”楊業帶領手下人馬出發了。

楊業出發時,對潘美說:“這次出兵,一定不利。我本想等待時機,為國殺敵立功,如今有人責難我畏敵不前,我願意先死在敵人手裏。”同時,他又說:“你們在陳家穀準備好步兵弓箭,接應我們。否則,軍隊就回不來了。”

說完,楊業就帶領人馬,直奔朔州前線。隨同前往的,還有他的兒子楊延玉和嶽州刺史王貴。

楊業出兵沒有多遠,果然遭到遼軍的伏擊。楊業雖然英勇,但是遼兵像潮水一樣湧上來。楊業拚殺了一陣,抵擋不住,隻好一邊打一邊後退,把遼軍引向陳家峪。

到了陳家峪,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楊業退到穀口,隻見兩邊靜悄悄,連宋軍的影兒都沒有。

原來楊業走了以後,潘美也曾經把人馬帶到陳家峪。等了一天,聽不到楊業的消息,王侁認為一定是遼兵退了。他怕讓楊業搶了頭功,催促潘美把伏兵撤去,離開了陳家峪。等到他們聽到楊業兵敗,又往另外一條小道逃跑了。

楊業見約定的地點沒人接應,隻好帶領部下轉身跟追上來的遼兵展開搏鬥,到了後來,楊業身邊隻有100多個兵士。他含著淚,高聲向兵士說:“你們都有自己的父母家小,不要跟我一起死在這裏,趕快突圍出去,也好讓朝廷得知我們的情況。”

兵士們沒有一個願意離開楊業。最後,兵士都戰死了,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和部將王貴也犧牲了。

楊業身上受了10多處傷,渾身是血,還來回衝殺。此時,遼國名將蕭達凜從暗中放出冷箭,射中他的戰馬,馬倒在地下,把他摔了下來。遼兵乘機圍了上來,把他俘虜了。

楊業被俘以後,遼將勸他投降。他抬起頭歎了口氣說:“我楊業本來想消滅敵人,報答國家。沒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軍覆沒。哪還有臉活在世上呢?”他在遼營裏,絕食了三天三夜就去世了,享年約59歲。

楊業戰死的消息傳到東京,朝廷上下都為他哀痛歎息。宋太宗喪失了一名勇將,自然也感到難過,楊業死後,宋太宗削潘美三級,把王侁除名流金州。

楊業死後,他的子孫繼承其精忠報國的遺誌,堅持抗擊遼國。其中楊延昭、楊文廣最負盛名。

精忠報國的嶽飛

嶽飛出身農家,少年時性情深沉,不愛說話,但他非常好學,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孫臏及吳起兵法之類的書籍。在長期的艱苦勞動中,他受到了很好的鍛煉。他意誌堅強,身體結實,力氣很大。十七八歲,他就能拉動300斤的強弓。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年輕人都願意抽空練習武藝,以便保家衛國。19歲時,嶽飛應募從軍。從此,嶽飛開始了他那壯麗的軍旅生涯。

1127年4月,金滅北宋,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5月,康王趙構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這就是宋高宗。在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複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嶽飛。嶽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收複失地。宋高宗並未采納嶽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為由將嶽飛罷官。

之後嶽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張所很賞識嶽飛,很快升嶽飛為“從七品武經郎”、任統製。隨後,命嶽飛入王淵部,北上抗金。嶽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震。

1139年,嶽飛聽說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使秦檜心中抱恨。

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3次,嶽飛都加以拒絕,不受封賜。後高宗對他好言相勸,嶽飛方受。

1140年5月,金國撕毀和議,兀術分四路來攻。由於沒有防備,宋軍節節敗退,城池相繼失陷。隨後高宗命韓世忠、嶽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

嶽飛揮兵從長江中遊挺進,實施銳不可當的反擊,他一直準備著的施展收複中原抱負的時機到來了。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

1140年7月,嶽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兀術1.5萬精騎發生激戰。嶽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用“鐵浮圖”和“拐子馬”戰術大破金軍,把金兀術打得大敗。

嶽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想活捉金兀術,可惜沒有找到,誤入小商河,被金兵射到幾十處箭傷,豪勇無比。

嶽家軍將士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敵人以排山倒海之力,也不能把嶽家軍陣容搖動。

郾城大捷後,嶽飛乘勝向朱仙鎮進軍,金兀術集合了10萬大軍抵擋,又被嶽飛打得落花流水。

這次北伐中原,嶽飛一口氣收複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10餘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嶽家軍所收複,並且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全軍軍心動搖,金兀術連夜準備從開封撤逃。

嶽飛本來可以乘勝北進,收複更多的失地。但宋高宗擔心這樣會引起金朝統治者的不滿,就連下12道金牌,急令嶽飛“措置班師”。在要麼班師、要麼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嶽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他不得不忍痛班師。

當時的嶽飛壯誌難酬,百感交集,他歎惜:“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表示願“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