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1 / 3)

第二十九章

君子成人之美

子曰:“君子成①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人無遠慮②,必有近③憂。”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有教④無類⑤。”

【注釋】

①成:幫助促成。

②遠:指時間,將來,猶言未來。

③近:眼前,目前,當前。

④教:教育。 類:類別。

【解釋】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壞事。小人卻與此相反。”

有人問:“ 以恩德回應怨恨,怎樣?”

孔子說:“這樣怎麼回應恩德?應該以正直回應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子貢問:“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嗎?”

孔子說:“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於人。”

孔子說:“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故事】

韓信誠守諾言報大恩

誠信思想貫穿於漢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等各個方麵,對當時的人們產生了極大的引導作用。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就是誠守諾言,以德報恩的典範之一。

那是在韓信小的時候,他喜讀兵書,積累了不少學識,立下了很大誌向,想著有一天能披掛上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當個將軍。當時的韓信很貧窮,日子過得清苦。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可是刻薄的嫂嫂非常討厭他讀書。

有一次,韓信的嫂嫂看到韓信又在點燈讀書,就嗬斥道:“你讀書有什麼用,光是浪費我買的燈油!白天又不好好幹活,以後不許再讀了!”

可是,韓信還是偷偷地讀書。結果又被嫂嫂發現了。她大發雷霆,要把韓信趕出去。他哥哥也不敢阻止,韓信就這樣被趕出了家門,什麼也不能帶,隻帶走了祖宗傳下來的一把舊劍和一本殘破的兵書。

韓信從此流落街頭。他年紀還小,也沒有什麼本事,就想幫人做做勞力活,可沒什麼人願意雇他。他找不到活幹,東乞西討的,隻能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艱辛生活。

為了糊口,韓信經常到江邊去釣魚,碰上好運氣,倒也能換些錢來勉強度日。可是釣魚也很不容易,每當釣不到魚的時侯,他就要餓肚子了。

有一天,韓信又到江邊去釣魚,眼看著已經過晌午了,可是連一條魚也沒有釣上來。韓信又餓又累,最後暈倒在河邊。

這情景剛好被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了。老婆婆心地很善良,她看到這孩子瘦成這樣,知道他一定是餓壞了,就趕緊從家裏端來一碗飯,給韓信吃。餓昏的韓信聞到飯的香味,慢慢醒了過來,他馬上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轉眼間就把飯吃完了。

這樣一連幾十天,老婆婆都端飯給韓信。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婆婆立下誓言:

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老婆婆聽了韓信這話,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卻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隻希望你有出息,不要再說報答我的話。”

韓信聽了很慚愧,立誌要做出一番事業來。他想盡辦法去找活幹來養活自己,即使工錢少得可憐,他也願意幹。因為他要的工錢低,也就有人來找他幹活了。就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韓信逐漸長大了。除了給別人幹活,他有空時就仍然翻看那本破得不能再破的兵書,也常溫習書上畫的劍術套路。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韓信常常受到一些人的白眼,甚至有人欺負他。

有一天,一個少年無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一把劍,認定他是個膽小鬼,便在鬧市裏攔住韓信,說:“你這小子,掛著把劍是嚇人的嗎?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