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的人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都想看看韓信到底會怎麼辦。
韓信壓根兒就對街頭打架鬥毆很鄙視,他的誌向是做大將軍,怎麼能因為這等區區小事誤了遠大目標!隻見韓信想了一會兒,一言不發,趴在地上,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
當時在場的人哄然大笑,無不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後來,韓信投入項羽的楚軍,沒有得到重用;他又改投到劉邦的漢軍,依然隻是無名小卒。他覺得在軍隊中沒有出頭之日,就決定逃走。但劉邦的軍師蕭何認定他是個將才,於是“月夜追韓信”,將他追了回來,推薦給劉邦。
劉邦聽從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果然,韓信胸懷韜略,率領軍隊常打勝仗,成為一個很著名的將領,立下許多功勞。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後,成為漢高祖,封韓信為“楚王”。韓信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成為名載史冊的人物。
韓信功成業就後,想起了那位在河邊給他飯吃的老婆婆,就說:“我說過一定要報答她老人家的,現在是時候了。”
韓信派人到原先河邊那一帶去找那個老婆婆,沒費多少事就找到了。韓信很高興,立即帶著仆從們趕回家鄉淮陰。楚王威風的隊伍到了淮陰,轟動了全城。當年讓韓信鑽過褲襠的那個少年無賴已變成了牛高馬大的漢子,被韓信的衛士抓到了楚王的跟前。
那漢子嚇得苦膽也破了,跪在地上直哆嗦。韓信對他說:“我還要謝謝你!當年要不是你那樣侮辱我,我就不會那樣發憤,也就不會有今天!”韓信賞給他一些銀子。那漢子感動得直流淚,圍觀的人無不佩服韓信那大度包容的胸襟。
隨後,韓信趕快去見老婆婆,對她說:“老大娘,您可還記得,多年前有一次去河邊洗衣服,給一個餓壞了的孩子吃了一碗飯嗎?後來又連續幾十天給他飯吃?那個孩子就是我呀!那時候我說以後會報答您,現在我來實現我的諾言了!”說完,命人拿來1000兩黃金,雙手捧給老婆婆。
老婆婆說:“你不要拿這些錢給我,一來我已經老了,活不了幾天了,要這麼多錢沒有什麼用了;二來我也沒有為你做過什麼大不了的事,哪能要你這麼多的錢呢?”
韓信懇切地說:“當年我餓肚子的時候,您給我吃的雖然是粗茶淡飯,但對我來講這幫助是很可貴的,更何況您那時是在自己生活也很困難的情況下幫助我的。現在我有能力了,理應報答您老人家!而且當年我也說過等我以後做了大事,一定要好好報答您的!”
他還說:“我知道,您當年不是為了要我報答才幫助我的。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更感到您是真心對我好。所以,我就更應當好好地感謝您,報答您!”
濟困、報恩,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韓信在困頓時得到過那位老婆婆的接濟,並聲稱要好好地報答她老人家,這實屬常理。
韓信幫助劉邦打下了天下,封了侯後,報答那位老大娘,這是踐諾,這是守信。誠實善良的樂羊子妻
韓信踐諾報恩感動了世人,而樂羊子妻的誠實善良,知書達理,同樣被載入史冊,至今流傳。
樂羊子妻是漢代洛陽有名的賢惠女子。她的家境貧寒,她善於自律,也希望自己的丈夫做個謙謙君子,更希望他能夠有所建樹。
有一次,樂羊子在路上撿到一大塊金子,就高高興興地拿回家,把金子交給了妻子。
妻子問道:“這金子是哪裏來的?”
樂羊子說:“是在路上撿的。”
妻子說:“這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
樂羊子辯解道:“反正也找不到主人了,留下也沒關係。”
妻子嚴肅地說:“別人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即使是人家不小心丟掉,被你撿來了,也不能就把它當作自己的東西。”
為了讓丈夫明白其中的道理,妻子這樣說道:“我聽說,有誌氣的人連叫‘盜泉’的水都不喝,誠實廉潔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施舍的食物。依我看,對於這撿來的東西更不應該要。如果你為了貪圖小利,把這塊金子留下了,就是不誠實的表現。你得到了這塊金子,卻丟失了誠實守節、廉潔自律的高尚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