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2 / 3)

蘇章見賈明這樣,就故意又問了一句:“你真的不明白?”

賈明還是那樣吞吞吐吐地說:“我……我……我真的不明白。”

蘇章見賈明如此,便單刀直入地說道:“你不要再裝糊塗了!我雖然剛剛到任,就已經聽說你這些年貪贓枉法,聚斂了很多不義之財。如果你想爭取寬大處理,我勸你還是趁早坦白自首為好。”

賈明見蘇章已把話挑明,又囁嚅地說:“難道您就一點不念及我們當年的友情,執意要為難我不成?”

蘇章這時則語重心長地說:“不是我不念當年的友情,更不是我執意要為難你。你要知道,我是皇上派來專門懲治貪官汙吏的。貪汙腐敗現象一日不除,百姓就會遭殃,國家就不會安定。我如果袒護了你,且不說我以後無法去處理別人,最起碼也違背了我們做人為官的基本準則。”

蘇章接著說:“做人也好,為官也好,首要的一點就是誠信。對你的所作所為,如果我裝作不知道,也不處理,上不呈報皇上,下不告知百姓,那麼,我就是上對皇上不忠,下對百姓不誠,中間對自己不實。如果我們這些為官的都是這樣,朝廷將失信於百姓,法律將失信於百姓,我們自己也將失信於百姓。”

“所以,你還是坦白自首為好,這是我的忠告。你也知道,我這個人向來是堅持誠信為本、依法辦事的,絕不會為了庇護一個朋友去破壞朝廷的王法,更不會違背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今天我就說這麼多,你還是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賈明聽了蘇章的一席話,低頭沉思了一會兒,便急匆匆地告辭了。第二天天剛亮,賈明又來到了蘇章下榻的館舍,主動向蘇章呈交了坦白認罪書,並全部退出了贓款贓物。

蘇章核實了賈明的犯罪事實,如實上報朝廷,使賈明受到了應有的處罰。蘇章查貪依法辦事,不徇私情,勸友誠懇自首,對後世不無借鑒意義。

王繕仁厚急人之難

王繕,宋朝濰州(今山東濰縣)人,致力於研究三傳春秋,曾中進士。後調到沂州(今山東臨沂)任錄事參軍,在這裏,他與一位任司戶參軍的魯宗道相識,成為好友。

魯宗道家中人口多,又很貧窮,還經常領不到每月應得的俸祿,所以王繕經常不斷地接濟他。一次,魯宗道家中有事急欲用錢,無奈,隻好懇求王繕從俸錢中借一些給他。

由於魯宗道平日裏對部下管束極嚴,因此庫吏懷恨在心,向州官告發了他私借俸錢的事,州官要將魯宗道和王繕一並彈劾。

王繕對魯宗道說:“你就把過錯都推到我的身上,你自己不要承擔責任。”魯宗道怎能忍心這樣做,但在王繕的堅持下,終於開脫了魯宗道,而全由王繕獨自承擔罪責。事後,魯宗道非常感動,而又慚愧得無地自容。王繕卻一如既往,毫無怨言。

王繕到晚年時,被召到吏部述職答對,這時的魯宗道已經升了官。魯宗道就將此事原委細細講給皇帝。仁宗皇帝感歎說:王繕真是位仁厚的長者啊!

民族英雄戚繼光

戚繼光自幼喜讀兵書,勤奮習武,立誌效國。21歲考中武舉,次年進京會試,正逢蒙古俺答汗兵圍北京城,戚繼光臨時守衛京城九門,並兩次上書陳述守禦方略。25歲,被提升為都指揮僉事,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25個衛所,防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1555年,戚繼光被調任浙江都司僉書,次年升任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此後,戚繼光多次與倭寇作戰,先後取得龍山、岑港、桃渚之戰的勝利。實戰過程中,戚繼光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作戰不力,多次向上司提出練兵建議,最後得到批準。

1556年9月,倭寇800多人打至龍山所。山所在定海縣境內,北麵瀕臨大海,是倭船往來必經之道。戚繼光這時新任參將不久,聽到消息立刻率軍前往。

倭寇分成三路猛衝過來,明軍紛紛潰退。戚繼光見形勢危急,連忙跳到一塊高石上,一連3箭將3個倭酋射倒,倭寇這才退去。10月,倭寇又在龍山所登陸,戚繼光與俞大猷等率軍抗擊,三戰三捷,倭寇乘夜撤退。

抗倭之戰,戚繼光初露鋒芒,同時認識到明軍缺乏訓練,臨陣畏縮,有必要尋求解決辦法。

1559年9月,戚繼光提出建議,決定到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得到上司同意。

到義烏後,戚繼光進行了嚴格的挑選,他製定了“四要四不要”標準。

四不要是:不要城裏人;不要在官府裏任過職的;不要40歲以上的人和長得白的人;不要膽子特別小的人和膽子特別大的人。四要是:要標準的農民;要黑大粗壯皮肉結實的人;要目光有神的人;要見了官府還得有點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