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武臣巨擘嶽鍾琪
嶽鍾琪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說劍論兵,天文地理,習武學射,樣樣精通。他20歲從軍,從此開始了戎馬倥傯的軍事生涯。
1719年,準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遣將襲擊西藏,康熙令十四皇子胤禵為大將軍,噶爾弼為定西將軍,嶽鍾琪為先鋒,進行征討。當時的嶽鍾琪33歲,英姿勃發,文武兼備,智勇雙全,且與士兵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士氣高漲,銳不可當。
嶽鍾琪率軍,日夜兼行,風餐露宿,刀光劍影。
有一次,他帶600人去撫定裏塘、巴塘的反叛,但當地長官達哇蘭堅持反叛立場,拒不接受安撫。於是,嶽鍾琪當機立斷,將其拘捕並斬於軍前,殺散叛亂分子3000餘人。此舉的威懾效果使得其他反叛各部相繼獻戶籍,請求歸降。當地叛亂很快平息。
1720年,這年已經是進軍西藏的第二個年頭了,定西將軍噶爾弼令嶽鍾琪帶4000人為前鋒,先行到達昌都待命。
嶽鍾琪率軍到達預定地點後獲悉,叛軍已調集部隊扼守三巴橋,以阻擊清軍西進。昌都距叛軍駐地300千米,中間隔著怒江天險,三巴橋則是進藏第一險,敵若斷橋,則守隘難於飛越。
麵對新的情況下,嶽鍾琪果斷決定,乘敵未穩先發製之。遂令懂藏語的士兵30餘人,穿著藏族服裝抄小道持檄晝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抵達叛軍首領駐地洛隆,出密檄示地方官,曉以利害,令協助緝捕噶爾等人。
當夜擒5人,斬數人,聞者莫不震驚。於是,借勢招撫六部數萬戶,打通了直達拉裏的通路,為進軍拉薩鋪平了道路。
1723年,37歲的嶽鍾琪又奉命撫定青海。當時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請皇上,要求嶽鍾琪隨軍參讚軍事。
嶽鍾琪率6000名精兵,經過了雪域行軍,克服了高原嚴重缺氧的不適應,一路西行,撫定上寺東策卜、下寺東策卜等諸番部。
第二年,嶽鍾琪以“奮威將軍”之職,繼續進軍青海,出師15天,收複了被叛軍占領的青海地區六七十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青海事平,雍正授嶽鍾琪三等公,賜黃帶及禦製五言律詩兩首,又賜金扇一柄,上書禦製詩一首。至此嶽鍾琪以38歲的年齡占盡了人間風華。
除上述平西藏、定青海的軍事行動外,嶽鍾琪尚有進擊準噶爾、討平郭羅克三部、平羊峒、平烏蒙和鎮雄土司平雷波土司的叛亂等軍事行動。10多年間,他兵不解甲、人不離鞍,成為無愧於維護國家統一、穩定西部、開拓西部的先驅。
1754年,嶽鍾琪抱重病出征鎮壓陳琨的時侯,不幸病卒於四川資中,時年68歲。
湘軍將領左宗棠
左宗棠出生於書香之家,他1832年中舉,以後3次參加禮部的考試均沒有考取,於是他斷絕了在仕途上發展的打算,而專心致誌地研究地理與兵法。
廣西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當時擔任湖南巡撫的張亮基聽說了左宗棠後,聘請他為幕僚,做了長沙縣知縣。
由於守衛長沙有功,左宗棠從知縣提拔為直隸州同知。之後,他悉心輔佐張亮基,不但湖南使軍政形勢轉危為安,而且還把其他各項工作也做得很好。為此,出色的左宗棠受到了朝廷很多官員的關注。
1867年,左宗棠奉命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軍入陝西圍剿西撚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
在此期間,左宗棠開始從事洋務,創辦蘭州製造局即甘肅製造局、甘肅織呢總局,即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我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19世紀70年代,中亞古國浩罕國為沙俄所消滅,浩罕國流亡軍官阿古柏,糾集一些亡命之徒竄入我國新疆,占據新疆喀什噶爾,後來逐漸占領了南部的8個城池,又攻敗盤踞在烏魯木齊的回族人妥明。
妥明本是西寧的回人,當初以傳播新教而來回於關外。同治初年,乘陝西、甘肅漢人、回民間有發生戰事之機舉兵發難,占據了烏魯木齊,並兼並了北邊的伊犁等城,收取那裏的賦稅收入。
妥明不久被驅逐,在路上死了,但是另一個頭目白彥虎逃到烏魯木齊,他派使者同英、俄勾結,購買軍械器具裝備自己。而英國人又暗中幫助他,想讓他另立一個國家,以挾製俄國。
就在這時,俄國以回民多次擾亂其邊境為由,突然發兵驅逐回民,占領了伊犁,並揚言要攻取烏魯木齊。
1875年,左宗棠平定陝甘回民起義後,遵照清政府的命令,正準備率軍出關,平定阿古柏的侵略。正在此時清廷發生了海疆防守的爭議。
朝廷大多數大臣認為自清高宗乾隆平定新疆以來,每年要花費銀兩數百萬,就像是一個無底的漏鬥。現在竭盡天下的財力贍養西北官軍,沒有剩餘力量來預防東部海疆的不測之需。
他們認為,應該遵照英國人的建議,準許阿古柏自立為國。作為大清藩國,停止西征,專力於海防。當時軍機大臣李鴻章更是力主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