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2 / 2)

然而左宗棠卻不同意這種觀點。最後,清朝朝廷通過決策,讓左宗棠繼續出塞,並授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統督軍事。

1876年3月,左宗棠舉兵駐紮肅州。

5月,湘軍統領劉錦棠向北翻過天山,會合清伊犁將軍金順部隊先攻打烏魯木齊,烏城攻克後,白彥虎逃走到托克遜。

9月,清軍攻克瑪納斯南城,北路平息,於是謀劃南路。

1877年3月,劉錦棠攻克達阪城,把白彥虎所擒獲的回民全部釋放,讓他們回家。第二天,清軍即收複托克遜城。

劉錦棠的兩個部下徐占彪和孫金彪兩支部隊也接連攻破各個城隘,會合另一清軍將領羅長祜等部隊收複了吐魯番,收降回民達1萬餘人。阿古柏最後走投無路服毒自殺,他的兒子伯克胡裏殺害了自己的弟弟,逃往喀什噶爾。

白彥虎逃到開都河,左宗棠想一鼓作氣擒獲他,奏章還沒上,恰遇內蒙古庫倫大臣上書聲言本部邊境現在正議定疆界。其時朝中大臣也認為西域征戰費用巨大,烏魯木齊、吐魯番既然已經收複,可以休兵了。這令左宗棠很不理解。此時,俄國正與土耳其開戰,金順請求襲擊伊犁。左宗棠說得不到朝廷同意,不可輕易出兵。

同年8月,金順與劉錦棠在曲會會師。由大道向開都河進發,正麵部隊清軍另一將領餘虎恩等從庫爾勒出奇兵以助。

白彥虎逃到庫國,又到阿克蘇,遭到劉錦棠的攔擊,白彥虎隻好轉而竄逃喀什噶爾。

左宗棠大軍不久收複了南疆東部4座城池,守備軍何步雲獻喀什漢城向清軍投降。伯克胡裏接納白彥虎後,就合力攻打漢城。清軍大部隊人馬趕到,他們又逃往俄國。

南疆西部4城相繼攻下,左宗棠向朝廷報捷,皇上下詔晉升左宗棠為二等侯。至此在新疆的布魯特蒙古十四部爭相歸附清朝。

1878年正月,左宗棠上疏奏敘有關在新疆建行省的事宜,同時請求派員和俄國談判有關歸還伊犁和交換戰俘這兩件事。

朝廷派遣全權大臣崇厚出使俄國。俄國用通商、劃分國界和索要賠款相要挾。崇厚輕率地簽訂了條約,這不禁引起了朝廷有識之士的紛紛反對,議論好久都沒有決定下來。

左宗棠上書說:“這種條約是萬萬不可以簽的……”

光緒皇帝認為左宗棠的話大長了朝廷誌氣,命令把崇厚逮捕治罪,朝廷命原湘軍統帥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俄國,更改前麵的和約。

這時左宗棠請求親自出兵駐防哈密,策劃收複伊犁。他命令金順即率軍出發,作為東路;部下張矅率部沿特克斯河進兵作為中路;劉錦棠經布魯特遊牧地區作為西路。又分別派遣將領譚上連等各帶兵駐守喀什噶爾、阿克蘇、哈密等地作為後路聲援。

這幾路部隊總共有馬兵、步兵4萬多人,聲勢浩大,士氣高昂,他們決心與俄軍決一死戰,務必收複伊犁。1880年4月,左宗棠堅決表示自己收複伊犁的決心,命人抬著棺材從肅州出發,5月抵達哈密。

俄國人聽說清軍大兵出動,就增兵守衛伊犁、納林河,另外派兵艦在海上巡弋,以震撼京師。此時天津、奉天等地也同時告警。

7月,朝廷下詔讓左宗棠回京城任顧問,讓劉錦棠代替他。俄國人也害怕清軍的威武,擔心事態發展後會引起決裂而挑起戰端。

1881年正月,中國在賠款上又做出讓步後,清與沙俄終於達成了《中俄歸還伊犁條約》,中國收複了伊犁的絕大部分地區。

新疆平定後,朝廷升調左宗棠為軍機大臣。入朝覲見後,皇上賞賜左宗棠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可由內侍兩人攙扶著上金鑾殿。

左宗棠在軍機處,因他長年在外征戰並不熟悉朝中的禮節、掌故,因而屢屢受窘。他性格耿直,難免得罪人,因此就有許多同僚多厭煩埋怨他。

左宗棠本人也不樂意居住在京城之地,於是進京不久,便稱病乞求引退。9月清廷命他出任兩江總督、南洋通商大臣。

1883年9月,法國人攻打越南,左宗棠這時已70歲有餘,而且身體多病,已致仕在家。但當他聽知此消息時馬上請求到雲南指揮軍隊,並下令讓舊部王德榜在永州招募軍隊,號稱“恪靖定邊軍”。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雲南、越南官軍潰敗,左宗棠被召入京,再次任職軍機處。

不久法軍大舉向中國內地進犯,光緒皇帝詔令左宗棠到福建視察部隊,左宗棠命官員王鑫之子王詩正暗中率軍渡海到台灣,號稱“恪靖援台軍”。

王詩正到台南,受到法兵阻擊,他與台灣軍民一道最終擊敗法軍。而王德榜會合其他部隊在諒山取得大捷。

中法和議達成,左宗棠稱疾請求告退,但尚未獲準,7月在福州病逝,時年73歲,贈太傅,諡“文襄”。將其靈位入祀於京師昭忠詞、賢良祠,並在湖南以及立有戰功的各省建立專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