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益者三友
孔子曰:“益者三友①,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②,損矣。”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③、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④、樂佚⑤遊、樂宴樂⑥,損矣。”
【注釋】
①益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直是指正直的朋友,友諒是指寬容、快樂的朋友,友多聞是指見多識廣的朋友。
②便佞:慣於花言巧語。
③節禮樂:孔子主張用禮樂來節製人。
④驕樂:驕縱不知節製的樂。
⑤佚:同“逸”。
⑥宴樂:沉溺於宴飲取樂。
【解釋】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孔子說:“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有害的愛好有三種:愛好禮樂,愛好稱讚別人的優點,愛好廣結善友,有益處;愛好放蕩,愛好閑逛,愛好大吃大喝,有害處。”
【故事】
呂岱良師益友徐原
呂岱,字定公,三國時孫吳的將領。他一生屢立戰功,80歲時還統兵作戰,呂岱不僅以年高領兵出名,更以誠選益友著稱。
呂岱的益友是徐原,他們很早就認識了,後來經過不斷地接觸,兩人便成了朋友。呂岱知道徐原家境貧寒,就帶衣物去看望。呂岱認為徐原可成大器,就經常同他促膝談心,激勵他盡忠報國。
在呂岱推薦下,徐原做了官。因為主持正義、又有才能,很快就提拔為監察政務的侍禦史。
徐原為人心忠膽壯,有話直說。對呂岱更是毫不客氣。隻要呂岱做事不妥,他就前去勸阻,毫不講情麵。他語言苛薄,不管你能否接受得了。呂岱呢,認為這是“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他把徐原看成是一麵不可多得的鏡子。他從這麵鏡子裏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知道了哪是、哪非,避免了很多大的過失。
有人對呂岱說:“徐原對您太不留情了,他忘了是您推薦了他!”
呂岱感歎地說:“這正是我尊重徐原的緣故啊!”
徐原去世了,呂岱哭得十分傷心。呂岱對勸他的人說:“徐原真正是我呂岱的益友啊!他死了,我還能從哪裏聽到自己的過失呢?”
諸葛亮以信誠服孟獲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受先主之托扶助劉禪繼了帝位。就在這時,南中地區幾個郡鬧起來了。當地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在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諸葛亮一麵派人和東吳重新講和,穩住了這一頭;一麵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過了兩年局麵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225年3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參軍馬謖送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幾十裏地。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相處好幾年了,今天臨別,您有什麼好主意告訴我嗎?”
馬謖說:“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們用大軍把他們征服了,以後還是要鬧事的。我聽說用兵的辦法,主要在於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夠一勞永逸呢!”
其實,馬謖說的話諸葛亮早就想到了。諸葛亮點頭說:“謝謝您的幫助,我一定這樣辦。”
諸葛亮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大軍很快平定了幾個郡的叛亂。但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敗郡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