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三〇年,金將撻懶帶兵進攻淮北重鎮山陽,命秦檜同行。為什麼要秦檜同行呢?從撻懶的策略看,誘以和議,內外勾結,才能致南宋於亡國之境。這個“內”,隻有秦檜可用。而秦檜賣身投靠女真貴族的麵目,在南宋朝野還未徹底暴露,所以金統治者把秦檜作為合適的人選了。
因此,秦檜南行前與妻子王氏密商計議,作了一番戲劇性表演。王氏故意大喊大叫說:“家父把我嫁給你,當時有資財二十萬貫,要你我同甘苦。現在大金國信用你,你就把我丟在路上。”爭吵不休.撻懶妻子一車婆聽到了,就請王氏到家裏問個究竟,王氏全告訴了。這一車婆又說給撻懶,於是也叫王氏以及侍從同秦檜南行。山陽城被攻陷後,金兵紛紛入城。
秦檜等則登船而去,行到附近的漣水,被南宋水寨統領丁祀的巡邏兵抓住,並要殺他,秦檜說:“我是禦史中丞秦檜。這裏有沒有秀才,應該知道我的姓名。”有個賣酒的王秀才,不認識秦檜,但裝作認得秦檜的樣子,一見就作個大揖說:“中丞勞苦,回來不容易啊!”大家以為王秀才既然認識秦檜,就不殺他了,而以禮相待,後來把他們送到行在——臨安。
秦檜南歸後,送給趙構的第一件“見麵禮”就是,要想天下無事,就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其中的“南人歸南”,實隻是一句空話,因為,肯不肯讓南人南歸,其決定權全操在女真貴族手中,是由不得南宋王朝如何如何的;而“北人歸北”。但由於南宋的軍隊和將領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東等地人組成的,如果按照秦檜“北人歸北”的主張去辦,就等於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獻給女真貴族,而且大批不願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統治:就等於南宋自毀長城,自己解除武裝,表明對金放棄武力抵抗。在宋高宗深思熟慮之後,於是此事作罷。
秦檜奉送趙構的第二件“見麵禮”是他首先遞上一份致女真軍事貴族撻懶的“求和書’。趙構感到秦檜“忠樸過人”,得到他,高興得連覺也睡不著,說“又得一佳士也”。秦檜得到趙構如此賞識,就迅速爬上了宰相寶座。秦檜的兩件“禮物”擺在趙構麵前,又使他十分擔心地“睡不著”。他不得不考慮,秦檜說“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我是北方人,該到哪裏去呢?”秦檜又說,有“二策”,即以河北人歸還金國,中原人送給劉豫,當宰相幾個月,這“二策”就可轟動天下。而趙構說,自己並沒有聽到什麼震撼性的消息。大臣綦祟禮把趙構的這些意思通告朝廷內外。宋高宗趙構宣布對秦檜“永不啟用”。秦檜的主張引起朝野上下的強烈不滿。隻因那時趙構還怵於抗戰派士大夫以及全國軍民的議論和氣勢,還沒有下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決心,所以,秦檜的這條奇怪的主和路線未被采納,而秦檜本人理所當然地以此而被斥逐出南宋王朝。
秦檜一逞個人權欲的野心一時難以實現,隻得忍受著暫時的挫折,靜觀宋金政治風雲的變幻,伺機謀劃在南宋朝堂上東山再起。一一三五年粘罕死,撻懶得勢。一一三八年,由於秦檜巧妙的政治動作,使得趙構重新起用秦檜為相。雖然朝中人士人士多有不怨,但這種不滿由於皇帝幹涉最終作罷。
一一三九年,宋高宗不顧趙鼎、胡銓、韓世忠、張浚、王庶、嶽飛、李綱等反對議和的上書,簽訂了第一個宋金和約。金使來到要求宋高宗趙構跪受,但趙構是一國之君而顧及顏麵,遂從秦檜之策裝病躲進宮中,由秦檜代行皇帝職權,跪拜在金使麵前,簽字畫押。從此,秦檜更加得到趙構的好感,使其在朝廷中的身價也大幅提高了,自此宋金戰和問題開始由他左右。
一一五五年,秦檜病死,其子秦熺力圖繼承相位,被宋高宗拒絕。
王居正批評秦檜
王居正素來與秦檜親善,秦檜任執政時,與王居正談論天下大事,思想十分尖銳,當了宰相後,過去說過的話一概沒有兌現。
王後正痛惡秦檜的狡詐,麵見皇帝說道:“秦檜曾經對臣說:‘中國人一旦吃飽穿暖,就會共同圖謀中興國家大事。’臣對他的話十分心服。秦檜又自稱‘讓我秦檜任宰相,不出數月,必定會聳動天下。如今他任宰相,可國家依然如故,希望陛下用臣所聽到的話質問秦檜。”
秦檜對王居正含恨在心,將他逐出朝廷,改任婺州知府。婆州以進貢綾羅聞名,舊製是每年進貢一萬匹,北宋崇寧以後增長了五倍數量,建炎時期又減到二萬匹,對於此事,主管人請求能恢複到崇寧皇帝時期的數目,王居正向朝廷仗義直言,戶部的督促也更加嚴峻,王居正決定不執行命令,就對屬下說:“我願一人承擔後果,決不連累諸位。”讓小吏寫成文字交給屬下保存,並說:“如果追究下來,就以此為證。”又親自上書《五不可》,請皇帝閱示。
皇帝下詔仍按建炎時期的進貢數目辦理。清司為皇宮購買煤炭,要求炭如胡桃文、鵓鴆色,王居正說:“老百姓以燒炭為職業,終年居住山穀中,怎麼能知道什麼是胡桃文、鵓鴣色呢?”又人朝向皇帝陳情,皇帝便下詔廢止了這一要求。
老壯德行,少壯英雄。
老話做得藥,老木做得板凳腳。
老光棍滿身錢,討了老婆沒褲穿。
老根不肥葉子幹。
老女兒易得嫁,雪天易得晴。
老店裏斷不了陳貨。
老吏抱案死。
老蘿卜沒切爛,三個就有兩碗半。
老無歇心,少無良心。
老睡幼醒,與墓相近。
老健春寒秋後熱。
老養小,小養老。
老了才學吹笛,吹到眼翻白。
老母牛的尿多,閑人的話多。姥姥家的狗,不咬外甥的手。
lè
樂觀的人,牙齒落完也不老。
樂事不嫌諧謔,悅親不嫌輕薄。
樂極生悲,笑出眼淚。
樂極傷悲,酒極作亂。
樂極生悲,昏極則亂。
樂莫樂於好善,苦莫苦於多貧。
léi
雷聲大,雨點兒小。
雷公打豆腐,專揀軟的欺。
雷震百裏,閃照一千。
雷響天下知。
雷打中,兩頭空。
雷打得大,雨下得細。
雷大雨小勢子惡。
雷打空心樹,蛇咬黑心人。
雷打火燒,命裏所招。
雷打十世惡,蛇咬三世冤。
雷打三世冤,虎咬對頭人。
lěi
壘高牆防怪物,不勝五湖四海混朋友。
lěnɡ
冷怕起風,窮怕欠債。
冷言冷語聽不得,冷菜冷飯吃不得。
冷的閑人,熱的忙人。
冷鐵難打,老竹難彎。
冷風打牆冰蓋房,露水夫妻不久長。
冷就冷在風上,窮就窮在債上。
冷口補熱食。
冷不冷,帶衣裳;餓不餓,拿幹糧。
冷不擇衣,餓不擇食。
冷手抓不住熱饅頭。
冷天不凍下力漢,黃土不虧勤勞人。
冷天莫遮火,熱天莫遮風。
冷水裏做不出熱豆腐來。
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
冷來不要向燈,窮來不要奔親。
冷來要破絮,老來要火細。
冷死花旦,熱死武生。
冷灶無煙,人冷無錢。
冷是一人冷,熱是大家熱。
冷笑無情,冷語如冰。
冷笑帶尖刀。
冷熱不均,就得閃著。
冷熱為鄰。
冷粥冷飯還食得,冷言冷語聽不得。
冷粥冷飯都好吃,沒思沒算第一窮。
冷鍋裏,冒熱氣。
冷鍋炒韭菜,死去又活來。
冷鍋裏跳不出熱栗子來。
冷鍋爆熱豆。
冷暖無定,驟暖勿棄故衣。
冷鬆熱柏。
曆代文人吟鬆讚鬆
鬆樹作為“百木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點,成為了一個很理想的借助對象。在曆代文人墨客不斷吟詠描繪之下,以鬆為主題的文藝作品不斷湧現,漸成氣象,並最終成為了一種影響深遠的鬆柏文化。
自古以來,有許多文藝作品借對鬆樹堅強不屈的表現,來抒發對完美人格理想的追求與讚美,這類作品在先秦百家爭鳴時期就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