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氣逆於上而呼吸有聲音的,治療取其喉部中央的天突穴,此穴在兩缺盆的中間。病人氣逆上衝於咽喉的,治療取其大迎穴,大迎穴在麵部兩旁夾頤之處。

膝關節能伸不能屈,治療取其股部的經穴。坐下而膝痛,治療取其環跳穴。站立時膝關節熱痛,治療取其膝關節處的經穴。膝痛,疼痛牽引到拇趾,治療取其膝彎處的委中穴。坐下而膝痛如有東西隱伏其中的,治療取其承扶穴。膝痛而不能屈伸活動,治療取其背部足太陽經的俞穴。如疼痛連及脂骨象折斷似的,治療取其陽明經中的俞醪三裏穴;或者別取太陽經的滎穴通穀、少陰經的滎穴然穀。浸漬水濕之邪日久而脛骨酸痛無力,不能久立,治取少陽經的別絡光明穴,穴在外踝上五寸。

輔骨之上,腰橫骨之下叫“楗”。髖骨兩側環跳穴處叫“機”。膝部的骨縫叫“骸關”。俠膝兩旁的高骨叫“連骸”。連骸下麵叫“輔骨”。輔骨上麵的膝彎叫“胭”。胭之上就是“骸關”。頭後項部的橫骨叫“枕骨”。

治療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個:尻骨上有五行,每行各五穴;伏兔上方有兩行,每行各五穴;其左右又各有一行,每行各五穴;足內踝上各一行,每行各六穴。髓穴在腦後分為三處,都在顱骨邊際銳骨的下麵,一處在齦基的下麵,一處在項後正中的複骨下麵,一處在脊骨上空在風府穴的上麵,脊骨下空在尻骨下麵孔穴中。又有幾個髓空在麵部俠鼻兩旁,或有骨空在口唇下方與兩肩相平的部位。兩肩膊骨空在肩膊中的外側。臂骨的骨空在臂骨的外側,離開手腕四寸,在尺、橈兩骨的空隙之間。股骨上麵的骨空在勝骨外側膝上四寸的地方。骨行骨的骨空在輔骨的上端。股際的骨空在陰毛中的動脈下麵。尻骨的骨空在髀骨的後麵距離四寸的地方。扁骨有血脈滲灌的紋理聚合,沒有直通骨髓的孔穴,骨髓通過滲灌的紋理內外交流,所以沒有骨空。

灸治寒熱症的方法,首先要灸項後的大椎穴,根據病人年齡決定艾灸的壯敬;其次灸尾骨的尾閭穴,也是以年齡為艾灸的壯數。觀察背部有凹陷的地方用灸法,上舉手臂在肩上有凹陷的地方(肩髃)用灸法,兩側的季脅之間(京門)用灸法,足外踝上正取絕骨穴處用灸法,足小趾與次趾之間(俠谿)用灸法,腨下凹陷處的經脈(承山)用灸法,外踝後方(昆侖)用灸法,缺盆骨上方按之堅硬如筋而疼痛的地方用灸法,胸膺中的骨間凹陷處(天突)用灸法,手腕部的橫骨之下(大陵)用灸法,臍下三寸的關元穴用灸法,陰毛邊緣的動脈跳動處(氣衝)用灸法,膝下三寸的兩筋間(三裏)用灸法,足陽明經所行足跗上的動脈(衝陽)處用灸法,頭巔頂上(百會)亦用灸法。被犬咬傷的,先在被咬處灸三壯,再按常規的治傷病法灸治。以上灸治寒熱症的部位共二十九處。因於傷食而使用灸法,病仍不愈的,必須仔細觀察其由於陽邪過盛,經脈移行到絡脈的地方,多刺其俞穴,同時再用藥物調治。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原文】

黃帝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對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帝曰: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肘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帝曰:諸水皆生於腎乎?岐伯曰:腎者,牝髒也。地氣上者屬於腎,麵生水液也,故日至陰。勇而勞甚,則腎汗出,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人於髒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玄府,行於皮裏,傳為胕腫。本之於腎,名曰風水。所謂玄府者,汗空也。

帝曰:水俞五十七處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腎俞五十七穴積陰之所聚也,水所從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腎俞。故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三陰之所交結於腳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腎脈之下行也,名目太衝。凡五十七穴者,皆髒之陰絡,水之所客也。

帝曰:春取絡脈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

帝曰:夏取盛經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留溢,熱熏分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所謂盛經者,陽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