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1(1 / 3)

第1章辨太陽病脈證並治1

太陽之為病,脈浮①,頭項強痛②而惡寒③。(1)

【注解】

①浮:脈象淺表,輕按即得,主表證。

②頭項強痛:頭部與項部僵硬疼痛,有拘緊感。項,是頸的後部;強(jiāng),僵硬,不柔和。

③惡寒:厭惡寒冷。惡(wù),憎恨、討厭之意。

【解讀】

太陽為六經之首,主表而統營衛,為一身之外藩,外邪侵襲傷人太陽首當其衝。太陽病的基本證候特征,是脈象浮、頭痛、項部拘急不舒、惡寒。

太陽之為病脈浮,言風寒在表,表陽受邪,正邪相爭於表,故脈應之而浮。頭項強痛,指頭痛連及項部牽強疼痛,頭項者,為太陽經脈循行所過,太陽經脈受邪,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利,故頭項強痛。頭為諸陽之會,少陽並陽明病也會出現頭痛,但是沒有項強,這可從疼痛的部位上來作出鑒別。

惡寒即厭惡寒冷,因衛陽被外邪所遏,所以感覺厭惡寒冷。臨床所見背部惡寒怕冷較著,且以午後為最,是太陽之氣被寒邪所傷,午後陰寒得盛之故。惡寒俗稱怕冷,大多釋惡為怕,實際厭惡與懼怕的含義有別,是不能等同的。惡寒應包括惡風在內,惡寒者必然惡風,惡風是當風始惡,不當風則無感覺,所以惡寒與惡風,隻是程度的輕重不同罷了。惡寒是太陽表症必見的症狀,而且貫穿在太陽病的始終,因此,前人有“有一分惡寒未罷,即有一分表邪未頸的說法。

但也不是絕對的,還應辨證地看待。太陽病惡寒,往往與發熱並見,本條未提發熱,因為衛陽被鬱,尚未伸展,可以暫時不見發熱,衛陽伸展之後,必然伴有發熱。惡寒與發熱相較,惡寒尤為緊要,所以強調惡寒而未提發熱。

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①,脈緩②者,名為中風③。(2)

【注解】

①惡風:風吹到身上不舒服,惡寒之輕者。

②脈緩:與緊脈相對而言,脈象寬柔和緩,非怠慢遲緩之意。

③中風:中醫證候名,以“發熱,汗出,惡風,脈緩”為主要臨床表現,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種太陽表虛證,與內傷雜病的中風病不同。中(zhòng),感受。

【解讀】

本條前有“太陽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條“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脈證,也就是在太陽病提綱證的基礎上又見有“發熱、汗出、惡風、脈緩”,是為太陽“中風”證。本證係因風寒襲表、營衛失調所致。

由於風寒侵襲而風邪偏盛,風邪傷衛,衛陽浮盛於外,與邪氣交爭,故發熱;風性疏泄且傷於衛陽,使衛外失固,營不內守,營陰外泄,故見汗出;汗出肌腠疏鬆,不勝風襲,故雲惡風,結合提綱證,實則是惡風寒;又因汗出,營陰外泄,故脈搏鬆弛寬緩而呈柔和之象。

《靈樞·邪氣髒腑病形》描述:“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張介賓釋之曰:“緩者,緩縱之狀。”均有鬆軟柔和之意。再者,此處的脈“緩”是與第3條的脈“緊”相比較而言的。第3條“脈陰陽俱緊”,緊若弓弦之張,強調惡寒至甚的收引凝斂。本條之“緩”,則緩如弓弦之弛,有鬆軟柔和之象。故本證脈“緩”,並非後世“遲緩”之謂。

太陽中風脈“緩”,雖然是反映了局部脈象的特征,但同時也揭示了全身肌膚緩縱、腠理疏鬆的表象,故“汗出”與“脈緩”並見,這才符合“太陽中風表虛證”的基本病機。因此,在太陽中風表虛證的脈證中,尤以汗出、脈浮緩為特征,因為它既能確立太陽中風證“營衛不和、營弱衛強”的病機,同時又能區別於無汗、脈浮緊的太陽傷寒表實證。

由於太陽中風是以汗出、脈浮緩為特征,故後世醫家習稱其為太陽中風表虛證。但必須注意的是,這裏所說的“表虛”,卻並不是真正的虛證,而僅僅是肌表腠理稍疏、衛外功能不強之意,因為這隻是與第3條無汗而“脈陰陽俱緊”之傷寒表實證相對而言的。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①者,名為傷寒②。(3)

【注解】

①脈陰陽俱緊:寸、關、尺三部脈象都是浮緊的。寸脈為陽,尺脈為陰,此處是指寸關尺三部脈來均有緊束、緊張之象。

②傷寒:中醫證候名,以“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為主要臨床表現,是外感病邪所引起的一種太陽表實證,屬狹義傷寒。

【解讀】

本條前有“太陽病”三字,即包含有第1條“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脈證,也就是在太陽病提綱證的基礎上又見有“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即為太陽“傷寒”證。這裏的“傷寒”,是為狹義“傷寒”。在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的基礎上,不論發熱與否,隻要見到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等脈證者,即為太陽傷寒證。

“必惡寒”,說明惡寒必然最早出現,因風寒之邪一旦侵襲體表,衛陽即被鬱遏,故起病便有惡寒。若風寒較甚,衛陽鬱閉較重,正氣尚未能及時達表抗邪,則也可暫不發熱。稍後,正氣則會與邪氣作鬥爭,發熱也就隨之表現出來。文中“或已發熱,或未發熱”,隻說明發熱有遲有早,而並非是始終沒有發熱,因為發熱終歸是要出現的。

寒邪有收引凝斂的特性,風寒之邪外閉衛陽,並使營陰鬱滯,經氣運行不暢,故身體疼痛,脈陰陽俱緊。脈之陰陽,柯韻伯謂指浮沉而言,陳修園謂指尺寸而言,二者可以合參。細心體察張仲景原意,應更加重視尺寸。浮沉主候表裏,尺寸尤辨虛實。證之臨床,太陽傷寒表實證應見尺寸之脈俱緊。緊者,如繩轉索,為寒氣凝滯、正氣欲伸不得之象。

太陽中風表虛證的病理特點是衛外不固、營陰外泄,故有汗出。太陽傷寒表實證的病理特點是衛陽鬱閉、營陰鬱滯,故應無汗。本條雖未明言,但已寓有無汗之意。因為寒邪有收引凝斂的特性,患者腠理閉塞,是不會出汗的。

證之臨床,太陽中風表虛證多見於平素體質稍差、肌腠不固之人,感受風寒,容易患病,以發熱、汗出、惡風、脈緩為主症。太陽傷寒表實證則見於平素體質壯實、腠理固密之人,需在感寒較甚的情況下才會發病,是以惡寒、發熱、無汗、體痛、脈浮緊為主症。太陽中風表虛證與太陽傷寒表實證之間有體製強弱和感邪輕重的差異,在辨證方麵尤以有汗與無汗為其鑒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