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死胎不可拘執論
死胎不下,不可拘執成方而悉用通法,當求其不下之故,參之臨時所現之證若何,補偏救弊,而胎自下也。餘治一婦,死胎不下二日矣,診其脈則洪大而芤,問其證則大汗不止,精神恍惚欲脫。
【解讀】
胎兒處在腹中而不下,不可拘泥於一方一法而都用通下的治法,應探求導致胎死不下的原因,結合臨床表現的讓候,補其不足而瀉其有餘,死胎自然就會下來。我曾經醫治過一位婦女,胎死腹中不下已經兩天。診其脈象洪大而中空,症狀表現為大汗不止,精神恍惚,時有欲脫的狀態。
餘曰:此心氣太虛,不能固胎,不問胎死與否,先固心氣,用救逆湯加人參,煮三杯,服一杯而汗斂,服二杯而神清氣寧,三杯未服而死胎下矣。下後補肝腎之陰,以配心陽之用而愈。若執成方而用平胃、樸硝,有生理乎?
【解讀】
我認為這是心氣太虛不能固胎,此時不論胎兒是否己死,首先應固其心氣,用救逆場加人參。煮3杯藥,口服1杯之後,大汗就停止,然後再服第2杯,神誌清爽,氣息安寧,第3杯還未服,死胎就下來了。死胎下後,再用補益肝腎之陰以配心陽的方法而治愈。假如當時拘泥俗套,用平胃散、芒硝治療,這會有不死的道理嗎?
催生不可拘執論
催生亦不可拘執一轍,陽虛者補陽,陰損者翕陰,血滯者通血。餘治一婦素日脈遲,而有瘕寒積厥痛,餘用通補八脈大劑丸料,服半載而成胎,產時五日不下,是夕方延餘診視。
【解讀】
催生時也不可拘泥於一種方法,如屬陽虛就應補陽,屬陰虛就應斂陰,屬血淤就應通淤。我醫治過一位婦女,平素脈象遲,並且腹中有癓積,因為有寒氣淤積,所以經常腹部疼痛而於足厥冷。我用通補八脈丸令其常服,半年後就懷孕了。生產時經過5天胎兒仍然沒有產出,傍晚的時候才請我去診治。
餘視其麵青,診其脈再至,用安邊桂五錢,加入溫經補氣之品,作三杯,服二杯而生矣,亦未曾服第三杯也。次日診其脈澀,腹痛甚拒按,仍令其服第三杯,又減其製,用一帖,下塊長七、八寸,寬二三寸,其人腹中塊本有二枚,茲下其一,不敢再通矣。仍用溫通八脈由漸而愈。其他治驗甚多,略舉一、二,以見門徑耳。
【解讀】
我見其麵色發青,脈象一息隻有二至,於是用安邊桂15克,再加入溫經補氣的藥物,煎煮成3杯,服下2杯後胎兒就產下來了,第3杯也就沒有服用。到第2天複診的時候,診其脈象澀而不利,腹痛仍然拒按,於是讓其服第3杯,接著又將原方減輕用量,再服一帖。服後排出淤血塊長亡八寸,寬二三寸。該患者腹中原有淤血塊2枚,現在已經下了其中的1枚,因考慮到患者產後體虛,便沒有再用通利攻逐的方法,而是仍用溫通八脈丸治療,慢慢就好了。其他治療的經驗還有很多,這裏隻列舉了一例典型案例,以提示一些治療途徑。
產後當補心氣論
產後心虛一證,最為吃緊。蓋小兒稟父之腎氣、母之心氣而成,胞宮之脈,上係心包,產後心氣十有九虛,故產後補心氣亦大扼要。
【解讀】
產後心虛病證,病情較為嚴重,最府重視。由於胎兒是稟受父親的腎氣和母親的心氣而形成的,並且胞宮的脈絡上與心包相連,因此產後心氣虛的,10人中就有9人,所以產後補心氣的方法非常重要。
再水火各自為用,互相為體,產後腎液虛,則心體亦虛,補腎陰以配心陽,取坎填離法也。
【解讀】
還有水與火之間各自為用,相互為體,如產後腎陰不足,心體也就會虛,通過補益腎陰以使其與心陽相協調,這就是取坎填離的方法。
餘每於產後驚悸脈芤者,用加味大定風珠,獲效多矣(方見溫熱下焦篇,即大定風珠,加人參、龍骨、浮小麥、茯神者)。產後一切外感。當於本論三焦篇中求之,再細參葉案則備矣。
【解讀】
我在治療產後驚悸,脈象大而中空的患者的時候,用加味大定風殊(方見本書下焦篇,即大定風珠加人參、龍骨、浮小麥、茯神),多能取得良好療效。對於產後一切外感疾病,應該參照本書三焦篇中的治法,再結合葉天士醫案中的有關內容,這樣就完整了。
產後虛寒虛熱分別論治論
產後虛熱,前則有三甲複脈三方,大小定風珠二方,專翕膏一方,增液湯一方。三甲、增液,原為溫病善後而設;定風珠、專翕膏,則為產後虛損,無力服人參而設者也。古人謂產後不怕虛寒,單怕虛熱。
【解讀】
對於產後虛熱的治療,前麵已立有一、二、二甲複脈3方,大小定風珠2方,專翕膏1方,增液湯1方。其中三甲複脈湯、增液湯原是為溫病善後調理所製定的。大小定風珠和專翕膏則是為產後虛損又無力購服人參的患者所製定的。古人認為產後本怕虛寒,隻怕虛熱。
蓋溫經之藥,多能補虛,而補虛之品,難以清熱也。故本論詳立補陰七法,所以補丹溪之未備。又立通補奇經丸,為下焦虛寒而設。又立天根月窟膏,為產後及勞傷下焦陰陽兩傷而設也,乃從陽補陰,從陰補陽互法,所謂天根月窟間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也。
【解讀】
因為溫經藥物多有補虛的作用,而補虛的藥物卻難以有清熱的功效。所以本書詳細地設立7個補陰的方法,以補充朱丹溪未完備的地方。另外還設立通補奇經丸1方,專冶下焦虛寒的病證。還製定天根月窟膏1方,治療產後及勞傷下焦而陰陽兩虛的病證。該膏既從陽補陰,又從陰補陽,采用了陰陽互補的方法。方名取天根月窟膏,意指陰陽之氣在天根月窟間往複不斷,生機盎然,36宮都像春天一樣。
保胎論一
每殞胎五、六月者,責之中焦不能蔭胎,宜平日常服小建中湯。下焦不足者,天根月窟膏,蒸動命門真火,上蒸脾陽,下固八脈,真精充足,自能固胎矣。
【解讀】
孕婦每在懷孕五六月時發生墮胎的,大多足中焦脾胃功能不足,不能充養腦胎的緣故,宜平時常服小建中湯;如果是下焦肝腎不足的,可用天根月窟膏來蒸動命門的真火,使之上可升發脾之陽氣,下可錮攝奇經八脈。孕婦的真精充足,白然胎得因而不易隕墜。
保胎論二
每殞胎必三月者,肝虛而熱,古人主以桑寄生湯。夫寄生臨時保胎,多有鞭長莫及之患,且方中重用人參合天冬,豈盡人而能用者哉!
【解讀】
到孕婦懷孕3個月的時候,必定墮胎的,大多是由於肝虛而有熱所致,古人常用桑寄生湯作為治療的主方。但是此方隻有暫時的保胎作用,治療中有鞭長莫及的感覺,況且方中重用人參合天冬,不足任何人都能夠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