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解兒難1(1 / 3)

卷六·解兒難1

解兒難題詞

兒曷為乎有難?曰:天時人事為之也,難於天者一,難於人者二。

【解讀】

小兒為什麼會有疾病災難呢?主要原因是由自然界和人為原因造成的。由自然界的因素有l條,而人為的因素卻占有2條。

天之大德曰生,曷為乎難兒也?曰:天不能不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五行之運,不能不少有所偏,在天原所以相製,在兒任其氣則生,不任其氣則難,雖天亦莫可如何也,此兒之難於天者也。

【解讀】

自然界最大的恩惠是生化萬物並使其生生不息,怎麼會有疾病災難影響小兒呢?這是由於自然界原本足以明陽和五行的規律來化生萬物的,而木、火、十、金、水五行之間的生克製化的規律,不可能沒有一點偏差而產生氣候的異常變化,這種異常的變化在自然界是相互製約的,小兒要是能夠適應這種變化就能正常地生活,相反要是不能適應這種異常的變化,就會生病。雖然說是“天之大德日生”,但也是沒有辦法,這就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小兒疾病。

其難於人者奈何?曰:一難於兒之父母,一難於庸陋之醫。天下之兒皆天下父母所生,天下父母有不欲其兒之生者乎?曷為乎難於父母耶?曰:即難於父母欲其兒之生也。父母曰:人生於溫,死於寒。故父母惟恐其兒之寒也。

【解讀】

那麼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小兒疾病是怎麼回事呢?歸結到底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由小兒父母所造成的,另外一個是由不學無術的平庸的醫生所造成的。天下的小兒都是父母所親生的,又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健康成長呢?怎麼說是小兒的疾病是由父母造成的呢?其實正是因為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地生長,才會造成小兒疾病的發生。通常做父母的,總是認為人是生於溫暖而死於寒冷的。所以總是擔心孩子受寒。

父母曰:人以食為天,饑則死。故父母惟恐其兒之饑也。天下之兒,得全其生者此也;天下之兒,或受其難者,亦此也。

【解讀】

做父母的覺得人必須依賴食物才能夠得以生存,饑餓就會造成死亡,所以說父母最怕自己的子女挨餓。天下的孩子要依靠這樣保全性命,同樣地,天下的孩子也就因此而產生疾病。

諺有之曰:小兒無凍餓之患,有飽暖之災。此發乎情,不能止乎義禮,止知以慈為慈,不知以不慈為慈,此兒之難於父母者也。

【解讀】

諺語裏說:小兒不會因為寒冷或是饑餓而引起疾病的,隻有因為過度的飽腹或者是過度的溫暖引起疾病的。雖然讓孩子吃飽穿暖是人的常態,但不能隻停留在感情的水平線上,以慈愛的方式對待子女是慈愛,不知道有些不慈愛的做法,實際卻是一種慈愛。以上就是因為父母而造成的小兒疾病災難。

天下之醫,操生人之術,未有不欲天下之兒之生,未有不利天下之兒之生,天下之兒之難,未有不賴天下之醫之有以生之也。然則醫也者,所以補天與父母之不逮以生兒者也,曷為乎天下之兒。難於天下之醫也?曰:天下若無醫,則天下之兒難猶少,且難於天與父母無怨也。

【解讀】

天底下的醫生掌握了救人的技術,沒有誰是不希望天下的小兒健康成長的,也沒有人願意去做一些不利於兒童健康成長的事情,但是天下的兒童患病之後,也沒有不依靠醫生的治療就能夠挽救生命的。既然醫生可以彌補自然界和父母的不足而有利兒童的健康成長,為什麼說說天下兒童生病的災難是由醫生造成的呢?我覺得,倘若天下沒有醫生,也許天下兒童的疾病災難會少,並且對自然界和父母等因素所造成的疾病也不會存在什麼怨恨。

人受生於天與父母,即難於天與父母,又何怨乎?自天下之醫愈多,斯天下之兒難愈廣,以受生於天於父母之兒,而難於天下之醫,能無怨乎?曷為乎醫愈多,而兒之難愈廣也?曰: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名也,物也,象也,數也,無所不通,而受之以謙,而後可以言醫,尤必上與天地呼吸相通,下與小兒呼吸相通,而守之以誠,而後可以為醫。

【解讀】

因為人本身就是依賴自然界和父母才可以生存,所以即使是因為自然因素或是父母的因素造成疾病,又能產生什麼怨恨呢?自從天下醫生與日俱增開始,天下的兒童因為平庸的醫生而造成的疾病也會越來越多,受到自然界的恩寵和父母的哺育下成長的孩子,卻是因為那些平庸的醫生造成了疾病災難,這怎麼叫人不怨恨呢,為什麼會說醫生越多,兒童的疾病災難就會越來越多呢?我認為醫生的職責,歸根結底在於順應自然變化規律。預測氣候的異常變化,又要適應人體的情況,體察事物變化的道理,對事物的名稱、本質、外在表現等無所不知,又是謙虛好學,然後才能談論醫學,尤其必須是要上通曉自然規律,下與小兒息息相關,而且至始至終是秉持著誠意,隻有這樣才能做醫生。

奈何挾生人之名,為利己之術,不求歲氣,不畏天和,統舉四時,率投三法,毫無知識,囿於見聞,並不知察色之謂何,聞聲之謂何,朝微夕甚之謂之何,或輕或重之謂何,甚至一方之中,外自太陽,內至厥陰,既與發表,又與攻裏,且堅執小兒純陽之說,無論何氣使然,一以寒涼為準,無論何邪為病,一以攻伐為先,謬造驚風之說,惑世誣民;妄為疳疾之丸,戕生伐性;天下之兒之難,寧有終窮乎?前代賢醫,曆有辨難,而未成書?瑭雖不才,願解兒難。

【解讀】

怎奈有些醫生憑借救治人的名義,將醫術當成為自己牟取利益的手段,不探求摸索每年的氣運狀況,不敬畏自然界的天和之氣,籠統地將四時所發生的疾病混為一談,輕率地投用發散、消導、攻下3種治療方法,自己絲毫沒有儲備的知識,缺乏廣見博聞,就連什麼是望診什麼是聞診也不清楚,不知道為什麼會朝輕夜重,為什麼會或輕或重。有的甚至在一首處方裏,用藥外可達太陽經,內可到照陰經,既有發表藥,又有攻裏藥,而且拘泥於小兒為純陽之體的看法,不管六氣中哪一氣引起的疾病,一概全以寒涼藥為標準,不管是什麼病邪致病,一概先用攻逐,並荒謬地杜撰出驚風的說法蠱惑人,擅自編造出治療痢疾的藥物,殘害兒童的身體健康。這樣天下兒童的疾病災難,到什麼時候才是盡頭啊?前代醫德高尚的醫家,對此多次提出辯駁,但沒有寫成書,我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才能,卻也希望能為解除小兒的疾病災難盡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