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華元悄悄地混進楚軍營地,潛入到楚軍主帥子反的營帳裏,並登上他的臥榻,把他叫起來說:

“我們君王叫我把宋國現在的困苦狀況告訴您:糧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經交換死去的孩子當飯吃。柴草也早已燒光了,大家已用拆散的屍骨當柴燒。雖然如此,但你們想以此來壓我們訂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那是辦不到的。如果你們能退兵三十裏,你們想怎麼樣,我們就怎麼樣。”

子反聽了這番話很害怕,當場先和華元私下約定,然後再稟告莊王。莊王本來就想撤軍,聽了自然同意。

後來,楚國和宋國製定了盟約,約上寫著:你我都不要互相欺騙。

拐子上樓梯——亂碰頭。

拐子走路——左右搖擺。

ɡuài

怪狐狸——成精啦。

怪味豆——酸甜苦辣鹹樣樣俱全。

ɡuān

關帝廟的門欖——千人踏,萬人跨。

忠孝節義的關羽奉為神

那是在三國時期,關羽因犯事逃離家鄉至幽州涿郡,在涿郡遇到了張飛,後來兩人一同擔任劉備的貼身衛士。三人誌氣相投,在桃園結義。從此,關羽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關羽追隨劉備,陣斬顏良,鎮守荊州,威震華夏,為劉備複興漢室的大業立下了赫赫戰功。

曆史上沒有常勝將軍。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縛見東吳孫權。孫權招降關羽,關羽寧死不屈,慷慨就義,死時年58歲。蜀漢政權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塚,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

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裏”。

關羽集忠孝節義於一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講義氣、忠心不二的形象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了,早已具備了被神化的條件。

曆代治國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政權的守護神,因而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像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

南北朝時期的567年,當陽縣玉泉山首建關公廟,開啟了民間對關公的信仰的先河,這不僅是政府對關公褒揚喝彩的產物,更是普通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治國者從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不太長的曆史時間裏蓬勃發展。

到了唐代,關公廟增加,文人墨客的詩文或碑帖中常提及關公,並開始在家中懸掛關公神像。到了清代,皇帝認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關公的神佑,所以,順治皇帝特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讚宣德關聖大帝”。後來有的地方還將關羽與南宋最傑出的統帥嶽飛合祀於武廟。

在民間,關於關羽的傳說故事也非常多。故事的內容相當廣泛,從其降生出世、姓名由來、主要活動,以及死後靈魂顯聖等無所不有。黎民百姓是把關羽作為神聖帝君來敬仰崇拜的,故而這些傳說故事大都帶有濃厚的神話傳奇色彩。

民間相傳,關羽為火龍星降生。天上的火龍星是一位善良正直的天神。

有一次,玉皇大帝命火龍星到凡間放火燒毀萬戶村,他見那裏的百姓樸實忠厚,辛勤耕耘,一連3次都不忍心施火,最後隻燒了村裏一戶作惡多端的財主回去交差。玉皇大帝見火龍星屢屢違抗天命,欺哄上天,敕令冥王星將其捉拿歸案問斬。

火龍星在臨赴刑場時托夢給他的棋場老友仙山寺主持老僧,囑請其在6月17日午時用銅盆接住從天廷斷頭台滴下的血水,密封存放七天七夜,隻有這樣,他才可以轉世凡間為人。

老僧同情朋友的不平遭遇,就遵囑而行,把接得的血水用寺內一口大鍾嚴嚴實實地蓋了起來。轉眼六天過去了,寺內的幾個小和尚等待不及,趁主持不在時抬開大鍾,看到盆內血水已凝結成一個血球,有碗口般大小。

小和尚們正在驚奇之時,突然一團紅雲衝起,血球變成了一個小兒。因為還差一天不到期限,血球的血氣尚未消完,故而孩子臉色赤紅,如同重棗,這個孩子就是日後的關羽。

後來,人們將關羽的赤兔馬也賦予了傳奇的色彩。說是當初關羽受命率部去當陽長阪救援又一次被曹軍圍困的劉備,時值酷暑,士兵們口渴難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

關羽見狀甚為著急,不住地揮鞭興歎。赤兔馬心領神會,咆哮著使勁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給刨了出來。眾將士飲後精神大振,一舉擊敗曹軍救出了劉備。清道光年間,還在泉口邊建有一塊石碑,上刻“馬刨泉碑記”。

民間傳說給關羽那把青龍偃月刀也賦予了傳奇的色彩。據說當初關羽在八嶺山手舞大刀演武,奮起神威,一刀向這個大山丘劈去,竟把這個大山丘的“頭顱”給劈掉了,於是從此成了平頭塚。

關羽在其近60年的一生中,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大業,譜寫出一曲令人感慨萬端的人生壯歌。關羽那充滿英雄傳奇的一生,被後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並成了我國古代社會後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

關帝的信仰涉及到生活中的各行各業。有人說,南北朝至唐代是關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發展期,明代是盛行期,清代是鼎盛期。其影響可與尊孔相比,毫不遜色。明代大文豪徐渭在《蜀漢關後祠祀記》之中說:

蜀漢前將軍關侯之神,與吾孔子之道並行於天下。然祠孔子者郡縣而已,而侯則居九州之廣,上自都城,下至墟落,雖煙火數家,亦靡不醵金構祠,肖像以臨球馬弓刀,窮其力之所辦。而其醵也,雖婦女兒童,有歡忻踴躍,惟恐或後。以比於此事孔子者殆若過之。噫,亦盛矣!

全國關帝廟多如牛毛,何止萬千,清乾隆時期僅北京就有200多座。在民間,關公是位武財神,是保護商賈之神。又說關帝廟裏抽的簽最準、最靈驗,不少文人吟詩推波助瀾。

同時,崇拜關財神的人越來越多。供神的場所除了道教宮觀,還有佛教場所,商業場所乃至家中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關公神像。據說我國台灣省有160餘座關帝廟。新竹後山普天宮的關羽神像連同台座高達四五十米。海外有華僑的地方大多供有關帝,他是義氣的象征,更是保護神和財神。

關帝廟裏求子——跨錯了門。

關帝廟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關大王賣豆腐——人強貨軟。

關二爺的胡子——然(髯)也。

關二爺放屁——不曉得紅。

關二爺看《春秋》——一目了然。

關二爺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夫子麵前耍大刀——忘了師傅。

關公——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