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座山親嘴——搬(辦)不倒(到)。
liànɡ
亮天星子——顯眼。
亮月下耍大刀——明砍。
亮子上耍皮影子——全靠後台指揮。晾衣裳竹竿勾月亮——差得遠。
liáo
聊齋誌異——鬼話連篇。撩蜂剔蠍——自取禍害。
liǎo
燎腚的猴子——坐立不安。
芒刺在背
比喻心中惶恐,坐立不安。出自漢·班固《漢書·霍光傳》。
霍光是西漢的三朝元老,他先後輔佐過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權勢很大。
漢宣帝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祖父是武帝的太子,叫劉據。因為武帝聽信了別人的讒言,認為太子想造反,就把劉據全家都殺了。當時漢宣帝隻有幾個月大,被關在監獄裏,後來被營救出去,寄養在鄉下外祖母的家裏,他長大以後,被霍光立為皇帝。
漢宣帝心裏非常明白,霍光的權勢很大,而自己剛當上皇帝,沒有自己的心腹,更沒有什麼勢力,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決於霍光,因此很怕他。
宣帝剛剛即位,要去拜謁祖廟。那天,他乘坐在馬車裏,霍光在旁邊陪著。宣帝見了霍光,心裏害怕得要命,手腳都發抖,總感覺好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樣,渾身不自在。他坐在那裏,眼睛不敢亂看,手腳不敢亂動,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後來,霍光另外有事情,由張安世代替霍光陪侍宣帝,宣帝才感到輕鬆一點,沒有那麼緊張了。
燎窩的馬蜂——到處亂竄。
liào
撂下拐棍兒作揖——老兄老弟。
撂下煙袋不抽——裝著玩兒。
liè
烈火添幹柴——越燒越旺。
烈馬跑山路——拚死不回頭。
烈日下的蠟人兒——癱倒了。裂開的石榴——點點多。
裂開皮的石榴——包不住牙。
裂了紋的笛子——吹不響。
裂嘴的石榴——皮老心紅。獵人打鳥——開一隻眼,閉一隻眼。
獵人抓兔——不見兔子不撒鷹。
līn
拎棒子叫狗——遠去了。
拎著雞毛當令箭——少見多怪。
拎著豬頭尋廟——沒神受領。
lín
鄰家失火——不救自危。林彪和江青——臭味相投。
臭味相投
思想道德行為腐朽不堪、為社會所不齒的人,偏偏也會有欣賞他、追逐他的人,這就叫臭味相投。出自《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
有一個渾身散發著惡臭的人,他的父母、兄弟、妻妾、朋友沒有一個願意和他住在一塊,他自己因感到萬分苦惱而住到海上去了。可是海上卻有喜愛聞他的臭氣的人,一天到晚跟著他寸步不離。
林衝奔梁山——逼上去的。
林衝到了野豬林——絕處逢生。
林衝賣寶刀——中了詭計。
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林黛玉的眼睛——淚汪汪。
林黛玉看《西廂》——入神。
林黛玉葬花——自歎命薄。
林禿子坐飛機——粉身碎骨。
林中無鳥聲——吉(寂)林。
林子裏的毒蕈子——表麵好看內心毒。淋了雨的稻草——點不著。
淋了雨的老綿羊——無精打采。
淋浴——首當其衝。《臨江宴》的關爺——單刀直入。
臨渴掘井——救不了急。
臨老繡花——心巧手不巧。
臨上花轎還找不到繡花鞋——急煞了。
臨時抱佛腳——來不及。
臨死灌口藥——敬最後一點心。
臨死還吃黃連——命好苦。
臨死喝口涼水——明白到底。
臨死罵人——不留好念心兒。
臨死說的話——遺囑。
臨死彎著腰——活得不值(直)。
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lìn
吝嗇鬼過日子——一分錢攥出汗來。
línɡ
鈴鐺掉了舌頭——沒想(響)頭了。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零存整取——積少成多。
零時——子夜。靈房子走路——怪物(屋)。
靈官殿求子——找錯了廟門。
靈官站台子——鎮住了。
靈堂上唱大戲——有哭有笑。淩冰縫裏撈魚——辛苦掙來快活吃。菱角包粽子——尖對尖。
lǐnɡ
嶺頂唱山歌——調子太高。領情的珍珠——無價之寶。
無價之寶
“無價之寶”形容其物之珍貴稀奇。出自周代尹文《尹文子》:“此玉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
傳說古代魏國有個農夫有一天正在田裏幹活時,挖出了一塊圓形的白玉。這塊白玉很大,直徑竟然有一尺多。農夫不知道他挖到的是一塊寶貴的玉石,就把它帶回去放在了桌子上。到了夜晚,寶石光照滿屋,全家人都非常害怕。鄰居知道後就哄騙他說:“這是不祥之物,應趕快拿去丟了,否則會招致災禍。”農夫信以為真,就連忙把白玉丟到野外去了。於是鄰居就偷偷地拾回了白玉,立即拿去給了魏王。魏王不知道這塊璧有多寶貴,就召來有經驗的玉工進行鑒定。玉工看了非常高興地對魏王說:“恭賀大王洪福,這是一塊寶玉啊!”魏王聽說是寶玉,又驚又喜,忙問玉工:“你看這塊寶玉能值多少黃金?”玉工看到魏王貪婪的臉色,就笑著回答說:“此玉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
lìnɡ
另搭台子另唱戲——從頭來。
另起爐灶——自成一家。
liū
溜肩膀兒——不吃勁兒。
溜了韁的野馬——攏不住。
liú
劉阿鬥——扶不起。
劉邦攻項羽——反敗為勝。
劉邦殺韓信——聽了蕭何的話。
劉備白帝城托孤——試探孔明的心。
劉備小傳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公元221—223年在位。字玄德,琢(zhuō)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遠支皇族。小時候家裏貧窮,與母販鞋織席為業。東漢末起兵,參加鎮壓黃巾起義軍的戰爭。在軍閥軍閥:舊時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係的人。混戰中,曾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後采用諸葛亮聯孫權拒曹操之策,於建安13年(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占領荊州,力量逐漸壯大。不久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公元221年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建元章武,次年在吳蜀“彝(yí)陵之戰”中大敗.不久病滅。
劉備能從一個賣草鞋的漢王朝皇室遠親,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最後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是與他的用人策略分不開的。在中國曆史上,三國時期出現的人才是任何曆史時期都無法比擬的,劉備既無曹操一代梟雄的政治家謀略,也無孫權割據江東的根據地,但卻能從一介布衣而三分天下,所依靠的,就是他用人的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