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一張吞小口,
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家馬上回道:“您是說‘我要回去’,好哇,祝您一路平安!”
李白頷首笑道:“謝謝!”
正當李白邁出店門時,那個縣令站起來叫道:“且慢!你這鄙薄之人,竟敢在本縣麵前咬文嚼字!”
李白瞪了他一眼,不慌不忙地說道:
豆在山根下,
月亮半空掛。
打柴不見木,
王裏是一家!
說完,走出門外騎上毛驢揚長而去。
李白這首詩謎的謎底是四個字,但愚蠢的縣令並不解其意,反而“嘻嘻”地竊笑起來。他想,是呀,我好比一輪明月,他才是山根下的豆哩!我姓王,我妻子姓李,不明擺著是一家嗎?
其實,詩謎謎底是“豈(豈)有此理”四個字。
賣油郎與老板娘
從前,在某縣城的十字路口,有一家酒館。一天,一個賣油郎來這裏歇腳飲酒。他把油挑子往牆邊一靠便坐了下來,酒館的老板娘上前問道:“客官貴姓啊?”
賣油郎聽了,心想:我來飲酒,你管我姓什麼幹啥?可又一想,人家問我貴姓也是一種禮貌,於是順手指了指靠在土牆上的扁擔說:“我就姓這。”
老板娘一看,便笑眯眯地說:“噢,原來是杜大哥,您請用茶!”
賣油郎一聽,這老板娘倒挺有見識的,便也問道:“老板娘您貴姓?”
老板娘笑了笑說:“免貴,我姓的是——十字路口,嫦娥站在一邊瞅。”
賣油郎斟了一杯酒說:“胡大嫂,謝謝您的關照了!”
老板娘爽朗地笑了起來,端起酒杯對賣油郎說:“杜大哥,今天我碰上您這個好主顧了,敬您這杯酒,交個朋友吧!”
從此,這家酒館便成了賣油郎常來歇腳的地方,他們倆每次見麵必定相互猜謎,興趣也越來越濃。
又一次,賣油郎來到酒館歇腳時,老板娘又出了一謎:
大姐用針不用錢,
二姐用線不用針,
三姐點燈不幹活,
四姐幹活不點燈。
賣油郎答道:“大姐是蜂子,二姐是蜘蛛,三姐是螢火蟲,四姐嘛,是紡織娘。”接著,賣油郎也回敬了一謎,讓老板娘猜:
大哥一聲叫,
二哥嚇一跳,
三哥拿刀砍,
四哥點燈照。
老板娘哈哈大笑,然後說出了謎底。說完,兩人大笑不止。
謎中,大哥是“知了”,二哥是“螞蚱”,三哥是“螳螂”,四哥是“螢火蟲”。
三人巧猜同底謎
相傳,有一天王安石去拜見蘇東坡,正巧蘇東坡的好友陳季常也在。閑談中,蘇東坡出了這樣一則謎語讓他倆猜:
臉兒亮光光,
放在桌子上。
你倆跑過來,
請它照個像。
陳季常聽後笑道:
你對我笑,
我對你笑。
我也尋你,
你不見了。
王安石接著也笑道:
我哭你也哭,
我笑你也笑。
要是問它誰,
咱仨都知道。
於是,三人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他們三人所說的謎底為同一件常用物。
謎底就是“鏡子”。
韓路逼死喬氏女
相傳,從前有一個名叫韓路的人,托本村張某幫他去找兩個人,這兩個人是:
一個個頭不矮,
一個個頭不高。
一個紅頭粉麵,
一個麵如蠟澆。
一個昂首挺胸,
一個低頭彎腰。
一個能上房屋,
一個廢如草料。
過了幾天,張某根據韓路描述的特征,果然找到了這兩個人。韓路大吃一驚:呆笨的張某怎麼會認識這兩個人!因為這“兩個人”實際上是兩種農作物。
張某告訴韓路,他是受到妻子喬氏的指點才找到的。韓路讚歎不已,隨即取來一棵大蔥,又找來一塊木頭,然後用布包好,讓張某帶回家送給妻子。
呆笨的張某對這些毫不在意,機靈的喬氏看了馬上意會出這是韓路在有意譏笑她:一個聰明的女子配給一個木頭疙瘩。喬氏憤然跑回娘家。
一日,喬氏正在門口做針線活,韓路又騎著備有雙鞍的駿馬從門前緩步而過。聰慧過人的喬氏即解其意,這是韓路又在故意羞辱她:好馬不備雙鞍轡,好女不嫁二夫郎。喬氏一氣之下,便更衣自盡,並留下這樣一首詩:
身穿大紅莢,
頭戴小白花。
韓路逼我死,
沒臉回娘家。
原來,這是一首詩謎,謎底也是一種農作物。
韓路所說的“兩個人”是“高粱”和“穀子”;喬氏詩謎的謎底是“蕎麥”。
三姐妹猜謎
從前,某地有個老婆婆,養了三個閨女,都心靈手巧。她們在一起做家務活的時候,經常借猜謎語來消遣。
有一天,姊妹仨坐在院內的大樹下納鞋底,大姐忽然提出:“咱們猜謎語玩好嗎?”
兩個妹妹說:“好啊,請大姐先出題吧!”
於是,大姐出謎道:
花朵大,
花朵乖。
晴天謝,
雨天開。
二姐和小妹聽了大姐的謎語後,相視一笑,互遞了個眼色。接著,二姐出謎道:
大花朵,
真漂亮。
有時閉,
有時放。
雨天能擋雨,
晴天遮太陽。
小妹一聽,兩個姐姐都說得很好,我也不甘示弱。她略一思索,接著說道:
一朵花兒乖,
它在空中開。
雨天隨人走,
根兒手中栽。
兩個姐姐聽了都高興得笑了起來。原來,這姊妹仨的謎底是一樣的。都是“傘”字。
三位秀才出趣謎
相傳,從前有趙、錢、孫三位秀才一同外出春遊,走到一座長橋上。趙秀才說:“橋這麼長,咱們三人邊走邊猜謎語好不好?”
錢和孫二位秀才連聲說:“好!好!”
趙秀才問:“我們三人每人說一條,誰先說?”
錢秀才說:“還是你先說吧!”
於是,趙秀才想了想,說道:
走也是坐,
立也是坐,
坐也是坐,
睡也是坐。
趙秀才說完,錢秀才靈機一動,緊接著說道:
坐也是睡,
走也是睡,
睡也是睡,
立也是睡。
趙秀才一聽,喝道:“好家夥,要吃我的謎!”
孫秀才忙說:“且慢,請先聽完我的謎。”接著道:
立也是走,
睡也是走,
走也是走,
坐也是走。
說完,三人相視而笑。
趙秀才的謎底是“青蛙”;錢秀才的謎底是“蛇”;孫秀才的謎底是“魚”。
有果有藥諧音聯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是作詩答對的高手。相傳,有一次他到文人劉攽家去做客,中間因事,要急於回家。劉攽隨口吟出一聯,勸蘇東坡莫急。聯雲:
幸早裏,且從容;
蘇東坡一聽,友人出聯相勸,不假思索,順口答出下聯。聯曰:
奈這事,須當歸。
言畢,便匆匆離去。
劉攽表麵在說,幸好天還早哩,來得及,莫慌張,實際上這上聯又是燈謎,內含三種果子,一味中藥;蘇東坡隨口答曰,字麵是講,怎奈這事不容遲疑,必須當即回去,實則他聽出來劉攽出聯乃謎聯,故而以謎對之,他的下聯也內含三種果子,一味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