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這麼難的對子,一個孩子對得這麼好,在座的客人都很驚奇,宴會的氣氛由此熱烈起來,大家興高采烈地談詩對句高興極了。

這裏,上聯中,“馮”是由兩點和“馬”字組成,就是“馮二馬”;“馴”由三個豎(即“川”字)和“馬”字組成,就是“馴三馬”;“馮馴”合到一塊兒,不就成了“五馬”了嗎?古時候,“五馬”又是知府的別稱,“馮馴五馬”就是馮馴知府。下聯是說,“伊”字有個“人”;“尹”可以看成是“伊”字去掉了“立人”(“亻”),當然“無人”了,“伊尹”兩字合到一塊兒,意是“一個人”。“伊尹”正好也是個人名,係商朝一個有名的大臣。

姑嫂磨房猜謎聯

從前,某地有姑嫂二人,家境雖不富裕,但她們都粗通文墨。姑嫂關係融洽,尤其愛對對子,猜謎語。這一天,風和日麗,陽光燦爛,她們姑嫂在家磨麵。門外竹影婆娑,小姑靈機一動,想出一副謎聯,讓嫂嫂猜一字。聯雲:

戶外兩竿竹葉;

室內一片陽光。

嫂嫂想了想說:“我猜著了,是個‘簡’字。不過有一個字不大合適。”

小姑忙問:“哪一個字?”

嫂嫂率直地說:“竹葉都是論片,用‘竿’字不多見。”

小姑辯道:“‘片’字用到下聯,讓陽光占去了。”

嫂嫂想了想說,我看可以改成這樣:

戶外兩片竹葉;

室內一縷陽光。

“好,還是嫂嫂才高!”

嫂嫂嗔道:“傻丫頭,嫂嫂還用你拍馬屁。不用貧嘴,我也出個謎聯,打兩樣東西,你猜猜看。”嫂嫂的謎聯是:

櫻桃小口,齒楞楞吞粗吐細;

楊柳纖腰,星閃閃識重知輕。

小姑不假思索地答道:“上聯是‘磨’,下聯,下聯——”重複好大一會兒,竟然沒猜出來。

“不能了吧,啥子東西才‘識重知輕’呢?”嫂嫂提示一句。

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小姑一經指點,猛一抬頭,見一樣東西正掛在西牆上,忙說出了下聯的謎底,並問嫂嫂對不對?嫂嫂點了點頭,姑嫂倆爽朗地笑了。

原來下聯的謎底就是“杆秤”。

農夫三難唐伯虎

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了,而農夫三難唐伯虎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相傳,有一天唐伯虎外出散步時遇見幾個農夫。其中一個農夫對他說:“你是有名的才子,我出個對子,你能對上嗎?”

唐伯虎笑著說:“願聞指教。”

農夫一聽此話,便跳上旁邊的水車,笑眯眯地說: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說罷,他的腳停下來,水也隨之而止。

此時,唐伯虎正在用扇子扇風,他看了看手中的扇子,靈機一動,吟道: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雲風生。

農夫聽後,伸出大拇指大聲誇讚。

這時,旁邊另一位農夫指了指水田邊一捆捆綠油油的稻苗,笑著對唐伯虎說:

稻草捆秧父抱子。

唐伯虎沉思片刻,指著田埂上的竹籃和裝在竹籃裏的筍燒肉,才思敏捷地吟道:

竹籃裝筍母懷兒。

對完,唐伯虎好不春風得意,他沿著田埂繼續向前走,隻見迎麵不遠處走來一個挑著一擔淤泥肥料的農夫。田埂太窄,隻容一人通過。怎麼辦呢?唐伯虎因剛才對上了兩副對子,心情甚佳,因此想讓農夫出一個對子來決定誰讓路。這個農夫也認出了對麵是姑蘇才子唐伯虎,他聽唐伯虎讓他出對子,便說:“那好,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上,我給你讓路;你若對不上,你給我讓路。”說完,他指著自己肩上的擔子說:

一擔重泥攔子路。

唐伯虎聽了,愣了好久,也沒對上來,隻好脫鞋下水給農夫讓路。農夫的上聯,字麵上好像是說,一擔重泥擋住了你的路,實際上則不然。原來這是一“隱字對”,“重泥”隱“仲尼”,指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弟子;“攔”隱“難”。因此,“隱字對”還隱著老師難住了學生之意。

唐伯虎被農夫難住,自感弗如,但他時時都在思索著下聯。幾年後的一天,他遇見一個官老爺坐船觀景,夕陽下,那些纖夫們搖著船說說笑笑往回走。他見景生情,脫口吟出了下聯。

“兩岸纖夫笑顏回”

唐伯虎很高興對出了農夫的對子,雖遲了幾年,但總算對上了,而且不失為佳聯。

對子中,“纖夫”隱“慶父”。慶父,是春秋時魯莊公的弟弟,他有奪權的野心,曾殺死兩個太子,後來畏罪自殺,成語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之說。“顏回”也是孔子的弟子。

巧出藥聯擇佳婿

從前,有一位藥鋪老板,喜歡對對子,而且擅長製藥聯。他有一個女兒,體柔貌美,天資聰穎,喜詩愛畫,頗有才華。

為了給女兒選一位既有才華又懂醫道的好女婿,這位老板別出心裁,擬出藥聯擇婿。屬對選婿這天,應選青年紛至遝來,藥鋪前門庭若市,藥鋪老板即出第一條上聯曰:

玉葉金花一條根

眾求婚者苦思冥想無能為對,隻好望聯興歎。這時,突然從人群中走出一位英俊少年,很有禮貌地拱拱手,開口對出一條下聯,聯雲:

冬蟲夏草九重皮

接著,藥鋪老板又出一上聯曰:

天南星半夏日日有

少年脫口而出:

地骨皮天冬回回來

藥鋪老板見此少年才華非凡,已有幾分喜歡,為了穩妥起見,又撰一上聯。聯曰:

水蓮花半枝蓮白花照水蓮

少年揮筆寫出下聯: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藥鋪老板十分高興,乘興隨即再撰一上聯:

白頭翁牽牛耕熟地

英俊少年稍加思索,揮筆一氣寫成下聯:

天仙子相思配紅娘

藥鋪老板見少年果然不同凡響,才貌雙全,精通醫藥,且善屬對,十分滿意,當即成全這門婚事。

第一副聯,實際上藥鋪老板出句中的“玉葉金花”就是中藥名,考考求婚者能不能識破;英俊少年出口成對,巧以中藥“冬蟲夏草”相聯。第二副聯,老板出句,嵌入“天南星”和“半夏”兩味中藥;少年屬對,內含中藥“地骨皮”和“天冬”。第三副聯較長,老板出句將中藥“水蓮花”和“半枝蓮”嵌入;少年以中藥“珍珠母”與“一粒珠”同上聯相對。第四副聯,老板出句將中藥“白頭翁”、“牽牛”、“熟地”嵌入;少年以“天仙子”、“相思”(子)、“紅娘”(子)三味中藥相對。

尼姑出謎釋疑

從前,某地有座尼姑庵,庵內住著一個18歲的尼姑,長得非常秀氣,且舉止文雅,人們都稱她為“秀姑”。

縣太爺也聽說這秀姑美若天仙,就想娶她為妻。讓媒人送去金銀、綢緞,秀姑不收,媒人花言巧語,秀姑也不聽。縣太爺惱羞成怒,便下了一道禁令:“不準秀姑與任何男子說話和來往!”

從此,尼姑庵被監視起來,秀姑也像犯人一樣被看管著。

一天,秀姑出去提水,看見一個吃醉酒的男子跌倒在庵門口,急忙把他攙進自己臥房,讓他躺在自己床上,並給他打水洗臉,泡茶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