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出於好奇,也想進去看看。守門的見他衣著平常,以為是失意的秀才,就不讓他進去。正在這時,從裏麵走出一個儒生。這儒生以前見過祝枝山一麵,慌忙上前打躬作揖,並替主人把他請了進去。
滿廳堂的文人學子、鄉裏名流,聽說江南才子祝枝山駕到,都趕忙站起來恭迎,主人更是歡喜不盡。
酒過三巡,主人請祝枝山寫一副對聯,準備掛在正堂之中。眾賓客也極力相請,想看看祝枝山的書法,以飽眼福。
祝枝山心中一盤算,即刻寫成一聯:
三尺冰弦彈夜月
一天飛絮舞春風
主人不識字,立刻讓人去裝裱。客人們倒看出了其中的奧秘,他們雖然知道祝枝山是以此聯譏笑主人的,但是誰敢在才子麵前胡言亂語,隻好偷偷一笑了之。
此聯說的是彈棉花。“三尺冰弦”,是彈弓;“一天飛絮”,是棉花。祝枝山以此聯譏笑主人彈棉花起家。
二才子鬥謎
相傳,有一次唐伯虎偕好友祝枝山同遊揚州大明寺,瞻仰唐代高僧鑒真大法師遺跡,見寺西廊前壁上題有一首詩謎,唐伯虎即對祝枝山說:“祝兄,牆上之謎,小弟想與兄賭一桌酒席,不知敢否?”
“唐兄,你輸定了。此謎乃‘大明寺水,天下無比’也。”
唐伯虎又要求祝枝山詳解之,祝枝山逐句解釋了一番。唐伯虎聽了連連點頭,稱讚祝枝山才思敏捷。
祝枝山被唐伯虎勾起興趣,笑道:“唐兄,今日你我比試一番。我先出一謎,你不必猜破,需對出同物謎一則,敢否?”
“祝兄,快出謎來!”
“好!你聽著——我在青山永無蹤,巧筆丹青難畫容;鑒真東渡受我阻,赤壁之戰立大功。”
“有聲無影把名留,我發脾氣人發愁;佛祖神仙管不住,海角天涯任意遊。”祝枝山聽了,暗暗佩服唐伯虎對得巧妙。
“有時落山腰,有時掛樹梢;有時像圓鏡,有時像鐮刀。”
“我似彎彎一張弓,遊來逛去任西東;走遍天下照古今,嫦娥為我舞當空。”唐伯虎對答如流。
祝枝山搖頭晃腦,接連又出了幾則謎,唐伯虎都以謎對謎的形式一一答出。祝枝山雖然敗陣,但仍心中不服,又出難題道:“今日,你我禮拜佛門,製謎當用佛家語。”
“小弟奉陪到底!”
“好,且聽我言。”祝枝山捋著胡須吟道:“紅紙包,白紙裹,求神拜佛都是我,叫聲老佛兜個火。”唐伯虎在掌心寫出謎底,祝枝山連連稱妙。
唐伯虎笑道:“來而不往非禮也,我這裏也有一謎,請教祝兄——混濁乾坤一口包,也無皮麵也無毛;老僧帶爾去西天,免在人間挨一刀。”祝枝山也立刻在掌心寫出謎底,唐伯虎暗暗佩服。
這四個謎底依次為“風”、“月亮”、“香”、“雞蛋”。
於謙詩謎考書童
明朝愛國將領於謙,他最愛寫詩,並把寫詩當作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樂趣。當時,他曾寫了這樣一首詩: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關於於謙的這首詩,還留傳著一個故事哩!據說於謙寫完這首詩後,交給一個書童,讓他去買詩中的東西。書童以為是讓他去買詩書,拿著這首詩跑遍了街上的每一家店鋪,也沒有買到這樣的詩書,隻好回來稟告於謙。
於謙隻好又派另一個書童去買。第二個書童仔細念了幾遍之後,滿有把握地到街上買回來一塊磨刀石,一把鐵釘,半口袋麥子和豆子。於謙一看,問他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第二個書童說:“磨刀石是千錘萬擊出深山;鐵釘是鐵打成的,叫烈火焚燒若等閑;麥子磨成麵粉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豆子做成豆腐是要留清白在人間。”
於謙聽了笑著說:“我要買的隻是一種東西。”
書童說:“你這裏並沒有指定是買一種東西呀!”
於謙無言以對,隻好再派第三個書童去買。第三個書童先將詩念了幾遍,又思索了一會兒,很快買回了於謙要買的東西。於謙看後,連聲稱好。
原來,第三個書童買回來的是“石灰”。
怨女詞謎
傳說清朝末年,有個官宦子弟娶了一個名叫順春的才女為妻。誰知這個官宦子弟卻是個尋花問柳的無恥之徒,新婚不久,他就對妻子冷淡起來,還經常終夜不歸。到了元宵佳節之夜,順春獨坐空房,孤單淒清,含淚寫下一首《玉房怨》詞:
元宵夜,兀坐燈窗下,
問蒼天,人在誰家?
恨玉郎,全無一點真心話。
叫奴欲罷不能罷,
吾今舍口不言他。
論交情,曾不差,
染塵皂,難說青白話。
恨不得一刀兩斷分兩家,
可憐奴,手中無力難拋下。
我今設一計,教他無言可答。
這首《玉房怨》不知怎麼流傳了出去,後來落到一位多情才子手中。才子吟罷,連聲叫絕。原來這是一首詞謎,謎底為10個漢字。才子早已被才女的才華所傾倒,偷偷地與才女交上文友,成了一對婚外情人。
這首謎謎底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個漢字。
曹雪芹解謎釋怨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北京西郊有個姑娘,嫁到丈夫家後,婆婆受人挑撥,整天打罵她。新婚一個月後,新媳婦要回娘家,婆婆對她說:“你回來時要給我帶回‘三件一樣的東西’,否則進門就打你。”
新媳婦問帶回什麼東西?
婆婆說:“第一件是——一條白蛇在烏江,烏江兩岸放光芒;烏江有水蛇吐芯,烏江沒水命就亡。第二件是——嫩似藕,白似蔥,櫻桃小口一點紅;陪伴郎君過一夜,淚水汪汪到天明。第三件是——大圓球,滿天紅,裏頭住條小火蟲;白天火蟲睡大覺,夜晚火蟲鬧天宮。”
新媳婦不明白,問:“這都是什麼東西呀?”
可是婆婆順手給她一個耳光:“回家問你媽去!”
新媳婦回到娘家,問了媽媽問哥哥,他們都說不知道是什麼,急得新媳婦走到河邊,想跳河自殺,這時,正趕上曹雪芹在河邊散步,新媳婦忙跪倒在地說:“大哥,您救救苦命的妹子吧!”
曹雪芹一見是鄰居家的小妹妹,連忙讓她說清有何難處。新媳婦將詳細經過訴說了一遍,曹雪芹想了想,告訴她這第一件是什麼,第二件是什麼,第三件是什麼,並說這三件是一樣的東西,即都是用來照明的。曹雪芹還對她說:“你也用不著拿三件實物回去,我教你幾句話,回去對婆婆一說就沒事了。”新媳婦記得牢牢的,向曹雪芹道了謝,便高興地回婆家去了。
到了婆家,剛一進門,婆婆劈頭就問:“我叫你帶的東西帶回來了嗎?”
新媳婦回答:“帶回來了,不在手中在心中。”她頓了頓,接著說道:
打我我不惱,
背後有人挑。
心裏似明鏡,
照亮路一條。